拿了去,我便是得了天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崔浩看着袁绍解释道:“可主公一但撤兵,其害有四,第一可能灭不了青州,第二寒了众将士的心,第三恶了赵匡胤,破坏联盟,第四,就算主公回了邺城,那汉军肯定也早早退去,主公不一定能救回几位公子!”
“主公你要明白,如今乱世只有实力方能说话,主公只有增强自己的实力,那刘辩便会投鼠忌器不敢伤害几位公子,日后主公也能凭借其他换回公子。比如攻破青州,拿孔融,虞允文等大将交换。主公若一意退军,那是大大削弱自己的实力,刘辩他看不上主公,岂会将几位公子的性命放在心上?”
“所以主公眼下应该速速灭了青州,擒拿孔融,陈庆之等一众青州大将,若汉军真的拿下几位公子,主公可以用这些人做交换!那刘辩以仁义立身,定然不会弃孔融等人无不顾!”
崔浩说的有理有据,袁绍一听却脸色一沉道:“孔融陈庆之等卑贱之人,抵得过我儿子的性命?军师你别再劝了,我意已决即刻回援邺城!”
袁绍就坚持一个道理,儿子大过天,任你崔浩说出一朵花来,也不能改变他救援儿子的决心。历史上袁绍就做过这种事,官渡之战前,曹操粮草不足许攸建议袁绍大举进攻曹操,结果袁尚病了,袁绍着急儿子的病情,白白错过这个机会。
袁尚只是病了袁绍就如此,如今可真是威胁到了袁尚的生命安全,可想而知袁绍此事的心情了。若从后世看,袁绍为了家庭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还真是个好男人,好父亲,可从一个霸主的角度看,袁绍却是万万不合格的。
崔浩此时当真是想骂娘了,这四大撤兵的坏处都说了,灭了青州之后拿孔融等人去换肯定是能换回来的,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还要撤军?并且你撤军了,也很难救回你几个儿子啊,这袁绍怎么就说不通呢?
崔浩对于袁绍的妇人之仁自己愚蠢颇为失望,但还是建议道:“主公若实在要撤军,暂且这样,你我分兵而行,主公率领八万人马回援邺城,我在此率领五万人马继续攻打青州。主公有八万人对付五千汉军绝对不成问题,而我这边六万人马也足以兵进青州。若主公能扫平邺城的汉军那自然是好,若汉军提前跑了,我联合赵匡胤拿下胶东,向赵匡胤讨要孔融陈庆之等人作为人质交换几位公子夫人你看可好?”
崔浩取了个折中的办法,袁绍不退兵最好,就算这样折中,也势必会让将士寒心,也会得罪赵匡胤。但袁绍执意退兵,崔浩也劝不住,就只有这么办了。
袁绍沉吟一番终于点头答应下来:“那好,我率领八万兵马回去,你带着杨大眼,高昂领着五万大军再此。不过你切记不可通知赵匡胤,让他小视于我!”
崔浩点了点头,明白其中的关键,若袁绍为了妻子二女而放弃皇图霸业,肯定会让天下诸侯小看,这联盟袁绍肯定也处于被动。袁绍懂得其中的道理,崔浩更懂,崔浩点头答应下来:“主公放心,我只一心攻打陈庆之,待灭了青州,赵匡胤问起我便找个理由推脱过去!”
袁绍这才放心心来,没过几个时辰,袁绍便领着八万大军往西而去。
袁绍担心儿子,故而率领精锐骑兵先行。没日没夜的赶路,一天之后抵达黄河历城方向的黄河岸边,这个时候袁兵累的是苦不堪言,没办法袁绍只得在黄河岸边休息,准备明日一早便渡过黄河。
至于渡河的船只,袁绍大军攻打青州之时早就准备了。
一夜时间过去,一大早袁绍正准备渡河,渡口处远远又划来几条船只。士卒见了连忙禀报袁绍,袁绍来到渡口,船只上的袁兵也正好下船,见了袁绍一个个泣不成声,向袁绍禀报道:“主公,大事不好并州兵马大举入侵了!”
袁绍也听懵了,连忙询问道:“你们是哪里的兵马?”
“我们是张郃将军麾下!”
袁绍一听感觉大事不妙,冷喝道:“张郃不是镇守冀北吗?你们怎么过来了?”
士兵哭丧着回答道:“邺城被破,城里的弟兄们来到信都求援,张郃将军决定骑兵南下救援邺城,救出几位公子!”
袁绍大喜:“那邺城如今情况如何,张郃是否驱逐了汉军,我儿可安否?”
“张郃将军领兵两万南下,在邺城以北三十里遭遇汉军大量伏兵。这还不止,那薛仁贵也率领骑兵南下,我军被汉军全歼灭只有几个弟兄逃了出来,张郃将军与敌将交战,侥幸逃脱!”这袁兵不敢说他们是投降被李靖放了,而说是杀出重围。
袁绍一听险些跌倒,身边的许攸连忙扶住袁绍,向士兵询问道:“那汉军不是只有五千吗?怎么有实力埋伏你们两万人?”
“不止五千,有数万人之多,连薛仁贵也来了!”
这袁兵被围,也弄不清楚到底来了多少敌军,而薛仁贵回到邺城之后,则故布疑阵使骑兵纵马奔腾,邺城四周尘土遮天蔽日也让袁兵误认为薛仁贵只是先头部队,后方还有大量兵马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