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朵颜三卫,李景隆,论冰冻城墙的可行性、近八千字补欠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感谢“喜欢山枝子的卢老夫人”“四月一号早上”“予你同行2015”“灵丹阁的佐藤美穗”“熊山道的冷厉”“喜欢链荚豆的芈家人”“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几位大佬的打赏。

    也感谢书友的评价,不管好评还是差评。十七都很感谢大家。

    祝大家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而不管耿炳文是死于真定还是死于永乐年间。】

    【现在登场的是另一位主角。】

    【现在在你面前的是幼时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看重、故大明曹国长公主朱佛女、陇西郡王李贞之孙、故大明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之子、袭爵曹国公、大明五军都督中军金事、殿前军指挥使、左柱国、镇国将军、太子少保、领皇城禁卫军副统领、同知军国事、御赐铁券、征燕大将军、靖难第一功臣、大明第一影帝、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朱棣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当时,朝廷每议大事,都位于班列之首的大明战神﹣-李景隆是也!】

    ————

    大明 洪武十三年 应天府

    徐达轻轻碰了一下身旁的李文忠,笑着说道:“呦,曹国公,你儿子不错嘛。”

    “两朝老臣,额,不对,三朝。”

    “还都混的这么好,要不改天让他教教我儿子?”

    周围同僚也跟着打趣,都想学习学习。

    李文忠惊的浑身一抖,别人也就算了,你徐达是嘲笑我吗?还教教你儿子怎么混的好,你儿子都成皇帝舅子了,还用我儿教?

    随即靠近徐达,附耳说道:“魏国公啊,我说句大不敬的话,以后每任皇帝都有你徐家血脉,这可是朱与徐共天下啊”

    “你也知道我这个人爱喝酒,哪天要是喝多了不小心在陛下面前把这心里话说出来,还请你多担待。”

    徐达脸色苍白,冷汗直流。

    “保儿,大外甥,可不能这样啊。”

    说着将手伸进李文忠袖中。

    “咱给你这个数,你能忘了心里话不?”

    “哎呀,魏国公,家里吃饭桌子坏了,我前两天刚看上一张黄花梨的……”

    “我给你买!”

    “家里人多快住不下了,想扩一扩。”

    “我给你修!”

    “哎呀,我儿景隆正是读书的年纪,需要洮河鸭头绿石做的洮砚、徽州的澄心堂纸和李廷圭墨、还有宣城的诸葛笔。昨天我还瞧见一套笔洗,据说是苏轼苏东坡用过的……”

    徐达已经不敢听他再说下去,咬牙切齿的直接打断。

    “李文忠,你别太过分……”

    “魏国公,别气,你也知道咱和你一样小时候没读过书,咱就想儿子多读点书成个人才,一想到儿子用不上好的文房四宝,学不好夫子教诲,咱就想哭,一哭就想喝酒,一喝酒就想去找我那陛下舅舅诉诉苦……”

    “停。我我想办法给你买!但就这么多,你不要再得寸进尺,大不了鱼死网破……”

    李文忠两眼放光,拉住徐达的手就不放。

    “我亲爱的舅舅,你再说什么胡话,这些就够了,打今儿起我就戒酒。”

    徐达连忙抽出双手,摆手说道。

    “别,我可当不起你一声舅舅。”

    “陛下才是你舅舅,你还是叫我魏国公算了,实在不行叫名字也成。”

    “好的,我的魏国公徐达舅舅。”

    徐达无语…………保儿以前也不这样啊,这是悟道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吗?太无耻了,绝对是被这天幕里的后辈影响了。

    ————

    【而在李景隆正式和朱棣对战开始之前,简单提一下朱棣智取大宁的事以及驳斥谣言。】

    【最着名的谣言便是广为人知朱棣对宁王朱权说的:军队你借给我,事成之后如数奉还,大明的天下,打下来之后咱们兄弟二人五五分成!】

    【然后朱权就信了……】

    【你们要不要想一想……这最多就是朱棣强势拿下部队之后说的一句场面话而已,何况实际说的话可能还没有这么场面。】

    【实际情况是:朱棣率军迂回穿插直达大宁城外,从防守不严的城墙攀登而上,杀了一个措手不及,而当时大宁城守将房宽和陈亨是朱棣老部下,现在朱棣至少对于大宁城内的他们来说是占据优势,他们要么投降,要么为建文尽忠而死。】

    【很明显,他们选择了喜迎王师。】

    【而另有一说是朱棣再次发动了专属技能。】

    【朱棣专属技能:人和。】

    【启动!】

    【大宁城内守将知道朱棣来了,直接打开门迎接朱棣。】

    【吃他娘,喝他娘,打开城门迎燕王,燕王来了喜洋洋。】

    ————

    大明 崇祯年间

    李自成将手中装着粥的碗往桌子上一放,看向坐在自己右边的宋献策。

    “额不是记着后辈说他们人人都能读书识字吗?”

    “怎么就把额的话改个字就用到朱家皇帝身上了。”

    宋献策呵呵一笑,捏了捏自己的八字胡。

    “大王,许是这后辈懒呗。”

    “何况这不是更好,派人去传一下您是朱棣转世,当今崇祯皇帝就该叫您一声祖宗,把位置让给祖宗才对。”

    “哈哈,额觉得行,不过这靠流言可不过别人。 ”

    “捷轩(刘宗敏),额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把开封附近城池尽数屠灭。”

    李闯王一拍桌子,豪气冲天。

    “额要三围开封。”

    ————

    【朱棣对朱权威逼利诱,朱权已经没得选了……只能认命了。】

    【再不体面,朱棣就要帮他体面了。】

    【随后朱棣裹挟宁王一家和大宁都司全部卫所的士兵以及家眷南下。】

    【第二便是朵颜三卫,朱棣从宁王手里带走不是朵颜三卫,不是,不是,不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谣传的朵颜三卫其实是朱棣在讨伐山西大同方向时,遇到塞外鞑靼本部三千勇士前来归附,遂号称三千小鞑子军,后又改为三千营!】

    【朵颜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系出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幼弟铁木哥斡赤斤支系。】

    【清修《明史.列传五》: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第一:这是清朝时候修的。】

    【第二:这里说的是朵颜三卫属于朱权但并没有任何提及朵颜三卫参与靖难一事。】

    【而朵颜三卫在洪武二十三年就叛出大明并且和鞑靼搅在一起,具体史料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而在该实录第二百四十五卷记录:洪武二十四年,太祖令燕王朱棣和颍国公傅友德统领大军出塞清剿三卫,“大破敌众而还”。

    洪武二十五年,北平都指挥使周兴带着燕藩护卫在征讨北元的过程中,又顺便胖揍了朵颜三卫一顿。

    洪武二十九年三月甲子,朱棣率领北平大宁辽东三都司,攻打兀良哈(朵颜三卫)和鞑靼联军,而朵颜三卫直到永乐二年才重新投靠明朝。】

    【投靠也并不持久,可能没有服用蓝色小药丸吧。】

    【真正稳定下来要到成化弘治年间。】

    【而这个的最早出处是成化年间汪直准备讨伐建州女真,马文升为了反对而写的一篇文章。】

    【并且此文也没有记载朵颜三卫参与靖难,只是称述可以将朵颜三卫固定在大宁防备女真。】

    【而到了清修明史里面,就成了朱棣为了让朵颜三卫帮助自己,承诺允许他们在大宁卫永久驻守,相当于变相割地。】

    【当然割地借兵之说,并非清朝修纂《明史》时故意要给前朝泼脏水,事实上这一说法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始作俑者则是心向建文帝,对朱棣恨之入骨的江南文人集团,目的大家应该懂得都懂。】

    【我们打不过你,那还不能搞臭你?】

    【打败一个人很难,可搞臭一个人对文人可太简单了。】

    【而谎言重复的多了,有时候就变成了不容置疑的真理,以至于后人对此深信不疑。】

    【而关于朵颜三卫的事情已经解释清楚了,但朱权的事情大家可以选择性相信。】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画面。】

    【朱棣登基大典,朱权找到朱棣说:四哥,你要南边还是北边?

    朱棣疑惑的问道:什么南边北边?都是朕的,当初答应你的是燕王朱棣,和我永乐大帝有什么关系?

    你居然还想分咱的天下,咱心善,就囚禁你两年然后把你封到南昌去,你跪地谢恩吧。】

    【哈哈。这个画面一定很好笑,我想朱权一定后悔为什么没有下载反诈App。】

    ————

    大明 永乐年间

    在南昌观看天幕的朱权痛苦的闭上眼睛,泪水从眼角滑落……你其实可以不讲这件事的,我已经忘记了……你为什么要让我想起来。

    痛,

    太痛了。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的神情并不好看,还带着些愤怒。文人为了抹黑老四无所不用其极,怀念那个给他们减税,升官进爵的主子。

    那如果有一天外面来个主子给他们更好的待遇,怕不是直接打开城门喜迎王师。

    毕竟换个主子而已,地主还是那群地主,官还是那群官。

    还真是突然明白汉唐之间流传的那句: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朱棣的脸色越加愤怒,爹我不敢骂,兄弟我不敢打,你们几个文人我还不敢收拾了吗?

    我很有理由怀疑吃猪屎也是你们编的。

    何况朵颜三卫一群手下败将而已,我若是真用他们,他们还得跪在地上感恩戴德谢谢咱。

    你们居然编排我割地请兵?

    真是文人一支笔,哈哈,天幕结束我就带着兄弟挨个把你们手砍了!我让你们写!

    同样神情不好的,还有朝堂大部分文官。

    嗯,都是属于江南地界的。

    作风干净的考虑着天幕结束之后找找皇后太子求求情,希望这场屠杀不要祸及自身。

    而心里有鬼的只能盘算着朱元璋能给他们留个后代延续血脉就行了,至于全家的性命铁定没了……神仙下凡也没用。

    后世文官享的福、犯的错,居然让百年前的老祖宗替他们偿命?

    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哦,陛下就是王法,那没事了,我们死了活该。

    ————

    【而关于李景隆为什么能当主帅,那还是要感谢不是卧底却又远超卧底的黄子澄。】

    【他极力推荐,齐泰极力反对。】

    【可是建文爱子澄不爱齐泰,选择相信李景隆。】

    ————

    某一时空的建文帝看着眼前的齐泰和黄子澄,额……还有方孝孺。

    突然有点明白始皇被编排的心情。

    后辈太过分了,你可以说朕蠢,说朕傻,朕都不和你计较,但你不能说朕有龙阳之好。

    彼其娘之!!!

    齐泰和黄子澄两相对视,相互之间的眼神充满了不屑。

    额……方孝孺仍然还在思索井田制的可行性。

    ————

    【脑补一下其实也很合理:李景隆投靠朱棣能被封王吗?】

    【并不能,现在曹国公就已经是最高爵位了。】

    【他还比朱棣小一辈,又没有合适的姐姐妹妹可以嫁给朱棣儿孙。想像徐家一样成为外戚他要只有努努力再生一个女儿嫁给朱棣孙子。】

    【这且的等,还得看人家朱棣脸色。】

    【而徐家则不一样,若是朱棣登基,徐家兄弟二人可就是皇帝舅哥,太子舅父,太孙舅爷。

    起码可保三代富贵,正儿八经比皇亲国戚还皇亲国戚,只要不谋反,整个大明可以横着走,天老大、皇帝老二,徐家就是老三。】

    ————

    大明 应天府

    一群人在不约而同地打量着徐达,又默默地、悄悄地看向朱元璋、朱标、朱棣。

    徐达蹭的一声就跪在地上,躲过了李文忠没躲过后辈……早知道何必答应保儿给他买那些东西……

    朱元璋安抚道:“起来吧,天德,你身体不好,这事和你家没有关系,何况看后辈言语许是你家未曾参与其中。”

    徐达松了口气,连忙谢恩。

    这女儿才嫁给燕王,连儿子都还没有,一下子女婿、外孙、曾外孙都是皇帝,后面的皇帝多少有点我的血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