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时间,不要说雁门关,就是陈晋都收到了八百里加急。
陈晋连下五道圣旨,勒令姜元羲立时解散军队,返回丹阳县。
幸好他没蠢到让姜元羲俯首认罪,只说他知道了姜元羲为表朝廷的忠心,褒奖了她的此举,但如今朝廷已经退兵,暂时用不着讨伐白眉军,让她先退回去丹阳县。
姜元羲收到圣旨的时候,心想这道圣旨必定是朝堂上的老臣力劝陈晋如此写的,无外乎是先好好安抚住她,先礼后兵,如若她没有遵旨行事,就可以打成叛贼了。
姜元羲好声好气的把来传旨的天使请到营中歇息,转头该干什么就继续干什么。
姜伯庸已经得到了朝廷王师又一次开始集结的消息了,对朝廷和陈晋来说,白眉军不过是群乌合之众,就算侥幸赢了王师,那也是因为朝廷粮草不够以及有彭高在,白眉军自己蠢得逼走了彭高,对朝廷来说,白眉军就没有威胁了,只等来年丰收之后,有了足够的粮食就会再次出征讨伐,那时候就是白眉军的死路。
然而并不包括姜元羲。
对朝廷来说,彭文山给姜元羲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他们远在都城,没怎么关注北地的事,自然是不知道这一切主导的都是姜元羲,他们都以为只不过是姜、郑、崔家打着“丹阳县县令”这个旗号行事而已。
彭文山是什么牌面上的人物?
姜、郑、崔家又是什么牌面上的人物?
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世家造反跟平民百姓造反是不同的,更不要说这里头还有安定郑家。
安定郑家虽然比不上荥阳郑家,但只看郑家的掌权人是北梁立国以来,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大将军就明白,有郑家辅佐的世家是多么可怕。
朝廷和陈晋都是这样想的,不见康水等七个郡城根本毫无抵抗就投降了吗?
更不用说有聪明人猜出姜元羲的目标是雁门关之后,更是心头发寒。
雁门关是北地至都城的屏障,一旦雁门关被夺,长驱直入就能直达都城。
为了自己的龙椅,陈晋这回不敢大意了,准备派出二万荆门军和三万军士准备北上。
倒不是他不想再派更多的军士了,而是没粮食了。
陈晋听从老臣的劝告,终于撤了征收赋税的命令,又下了圣旨,准许来年赋税减至二成租子,这才给了百姓们希望,遏制了白眉军招收人手的趋势。
百姓们很容易满足,只要见着有活下去的希望,都不会干杀头的事,各地的骚动在这道圣旨之下纷纷渐歇,连带的姜元羲的丹阳县也没有多少灾民来投了。
因着征战失败,渔阳粮仓又被夺,朝廷想要开仓赈粮无能为力,这回五万军士准备北上的粮草还是陈晋咬着牙挤出来的,为此他还带头在宫中倡议节俭,太后为了儿子的皇位,第一个严格响应。
至于说想从世家手中厚着脸皮借粮食这种事,陈晋连梦都没有做,世家如今没有跟着落井下石他已经求神拜佛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