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村夏爱国家的炕上,老太太眯着眼睛认着针线,半天找不到针眼在哪,穿一回没穿上,她就再接再厉,就这么会儿功夫,她一鼓作气几十次了。穿得夏爱国看着都闹心了,拿起来帮他娘。
夏爱国人到中年其实眼神也不咋地了,手掌又大又粗糙,也费劲儿,夏冬趴在炕边儿写大字呢,瞅瞅那俩人,小大人叹了口气,直接奔过来:“我来。”
老太太慈爱地瞅瞅夏爱国,自言自语道:“一晃几十年。你原来还跟冬子那么大呢,可没咱冬子听话懂事。你爹让你认字,你就哭嚎着叫唤,淘气地用尿和泥巴呢!现在眼神也不成喽!那时候你大哥和……”老太太停住话头,埋怨自己糊涂了。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夏爱国装作没听见最后一句,看见夏冬直着脖子听呢,大眼直闪烁,给了冬子一个脑瓜崩,有些不好意思回道:
“这冬子娘回娘家就是告诉一声也能溜达这么久,不知道的以为她住那呢。”说完就下地继续做床头柜。
说是床头柜,其实跟后世比起来差了很多,非常简易。夏爱国面前摆的图纸,还是夏天没当兵前随手涂鸦的呢。
夏天为了鼓励他爹开发出新的智慧、寻找到新的来钱道,胡说八道她很喜欢床边有个柜,那叫“床头柜。”其实在城里,已经有时髦富裕的人家具备了。只是在东北乡下,家家都大火炕,这东西小巧不实用,没人认。
夏爱国早在从京都回来后就加班加点地干活。找出他闺女那张图纸就试着做。
那时候有他大哥家的事,他想不出他家的条件能陪送给闺女啥了,就只能送这个了。到时他把两个柜子用麻绳一捆绑,背着上火车,毕竟也算是家具。算“八条腿”的陪送。
现在虽然有了那一百块钱,还有妹子给偷摸留下的五十元,可夏爱国觉得那钱得花在刀印上。再加上过两天招呼大家都来坐坐,能收点儿礼钱,瞅着是挺多,可他有疾患(欠款)。
现在丫头结婚,可丫头先来,伯煊改口叫爹妈啥的,他多掏些。剩下多少还多少。不能干出那种全还了,等改口钱时一分不拿,那成啥事了。欠账慢慢还,他有力气,他死了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呢。
老太太猫着腰,半趴在炕上,两条腿盘着窝了半天了,她的面前摆着一套两米的大被子。她维持着这个姿势正在做着新被褥。
被面是线提的面料,金色金鳞的。被面和老太太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老太太干巴巴的,炕上的被面却看起来很富贵。
“冬子她娘也松快松快。成天在家忙活,回去看看她娘唠唠嗑,心里能松散些。我跟你说爱国,美丽我瞧着挺好,你别因为这点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的啊。”
夏爱国不置可否。他想说就那么个破娘家有啥可呆的。都走小一天了。
老太太拍打拍打身上的线头,准备下地给那爷三个做饭去,就听见外屋门响,探头瞅瞅是不是夏老头回来啦,一看进来的是赌气撅嘴的苏美丽。
“咋的啦?”
夏爱国听到他娘的问话也抬头瞅苏美丽。
苏美丽叹气。一屁.股坐炕边:“我都快要闹死了!”
老太太对着苏美丽的手背儿拍了一巴掌:“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都没死死的挂嘴边儿,你别成天说丧气话。”
“也不知道都咋想的。我娘家俩个姐姐都要去,姐夫也都跟着。不止这样,还扯仨拽俩的,闺女儿子孙子的。我爹娘倒是说看家不去。我可真是服了,都不挣工分吃啥喝啥啊?”
老太太眨眨眼没发表意见。
夏爱国接话:“那就都别去了。咱得搭车票钱。到那吃喝都是钱,你没去过京都是咋的?自己家咋回事不知道啊?”
“你说那玩意儿。我就能直接说你们可别去哈,我们不欢迎啊!”
话题扔下,夏老头闷闷不乐地回来了。
最近夏家都成了村儿里一景了,夏老头很是烦躁。
开头有孙子上大学、孙女当兵;接着大喜报、小汽车进村儿,找了个金龟孙女婿;再后来老太太生病入京都;现在大打出手,二孙女结婚,叔叔姑姑家没有一个去捧场,孙子孙女对爷爷奶奶也很不待见……
你听听,多热闹。唱大戏不过如此了吧……
夏老头现在蹲大树底下,就有老伙计问。村里人好信儿啊,夏老头原来也爱干这种事,现在他成了主角很烦恼,跟你们有啥关系啊?包打听啊?
他只能早早回家等着吃闲饭,嘴里起了好几个大火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