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记者或者编辑都点点头。
这只是基础问题,来之前他们就已经了解到了。
很快,另一位拿过接力棒:“我是《科技之声》的记者,陆同学,请问你这个研究成果究竟有什么意义?”
《科技之声》是燕京大学出版社旗下一种科普性质的杂志。
陆时羡现在已经见怪不怪。
于是他很快回答道:“通过深入研究植物在面对病原体入侵时的应激机制,能够为植物保护策略更新以及新抗病品种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间接调控机制和直接调控机制,这两个成果已经形成论文分别刊登在《cell》10月和11月的版面上。”
陆时羡一边说,几位记者编辑一边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坐着详细的记录。
他所说的这些内容和他们了解到的出入不大。
仔细观察着他们此时的表情,陆时羡想着要不放点猛料出来?
于是,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另外,我们还发现了第三种基因介导调控机制,该成果也将在本月《cell》上发表。”
此言一出,整个包间突然安静了,全都转过头来望着他。
陆时羡恍若未闻地又补充了一句:“不出意外,应该是封面文章。”
此时,马玉恒刚吃进嘴的菜一下子忽然喷了出来。
就连全程保持平静的朱远章也忍不住投来了目光。
“咳咳咳!”马玉恒咳嗽几声,顾不上用纸巾擦嘴,大声吐槽道:“你能不能养成一句话把事情说完的习惯?”
“另外,你确定你没在唬人吗?”
“这是假的吧?”
马玉恒依旧处在深刻的怀疑中。
这才多久没见?这小子就能做到这一步了?
是这世道变了,还是他提不动刀了?
陆时羡哑然失笑:“不管您信不信,反正过几天应该就会有结果的,我说的只是概率事件,而非必然事件。”
这时,几个编辑对视一眼,似乎都看到了热点新闻在向他们招手。
心中不约而同开始暗中后悔,今天应该就单独过来的。
这下好了,要和几个人共享了,价值大打折扣!
于是几人连忙一齐向他问道:“陆同学,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你有多少把握?”
陆时羡想了想给了答案:“保守估计,九成吧!”
“除非这个月有诺奖级别的成果出现。”
这个回答再次让他们沉默了。
旁边的马玉恒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很想到天台上吹吹晚风。
这时,最后一位同志问出了他的问题:“我是《燕京日报》科技板块的记者。”
“我注意到,你之前的两篇论文署名虽然都是第一作者,但是后面并列的人员似乎并不是同一批人?”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你同时参与了数个课题?”
闻言,陆时羡有些惊讶的望向这个记者同志。
这是唯一一家跟学校关系不算太大的媒体,人家是正儿八经是归燕京市宣传部门主管的媒体。
不愧是首都媒体啊,提的东西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这事儿米国科研圈差不多人尽皆知了,但在国内并没有人知道。
本来他是准备留一手的,有些事情差不多就行了。
但这分明是让他下不了车啊!
他只好继续回应道:“因为我是项目负责人啊!”
众所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