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是吗?没想到,没想到。”
杨小山不知道该怎么接话,随口应付了两句后便想离开。
可杭解放却拉着他不松手,硬把他扯进了哈阳日报出版社的办公室。
杭解放在出版社属于后勤岗位,工作清闲,一进了门就各种跟人打招呼,很显然在单位人头很熟。
打招呼的时候还不忘给别人介绍杨小山。
“周老师,这位是我朋友,《黑土地》上那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写的。”
“李老师,我朋友李云龙,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您看过没?他写的!”
杨小山赶忙拦住杭解放,“你可别瞎说,那诗啥时候变成我写的了?”
“嗨,云龙,你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想当年咱们这片儿流传的手抄本,哪本我没看过?燕京、魔都的我都看过,哪有你念的这首诗啊?
这诗肯定是你自己写的,那天我都看出来了,你小子犹豫半天,现编了个笔名对不对?
我知道,你小子做事谨慎,现在做生意,生怕出了名被人点了。你放心,杂志上用的是你的笔名,咱们这帮认识你的人不说,谁能知道你是谁啊!放宽心!”
杨小山无语的看着杭解放。
大哥,有的题咱不会做,就别硬阅读理解了呗?
你这都是从哪联想出来的剧情?还我现编了个笔名?
“不是,解放,你可别瞎说,那首诗可跟我没关系,我可不会写什么朦胧诗。”杨小山矢口否认道。
杭解放点点头,露出一脸的我很理解你的表情。
八十年代的朦胧诗热潮,是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其代表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等人。
朦胧诗在最初面世时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形式,只是大概被当时的主流诗坛称为“看不懂的诗”。
后世讨论的朦胧诗可以追溯到70年代食指、芒克、多多这一代人搞的地下诗歌创作,其中食指的《相信未来》更是被广大知青传抄,那是一个由狂热到觉醒的年代(推荐汪峰的《光明》,改变自食指的《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给了无数身处迷茫和苦难中的青年人以力量支撑。
其后的1979年到1986年间,朦胧诗涌现出了更多青年才俊。
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人创办民间刊物《今天》,至1980年12月,共出刊九期,宣告着属于朦胧诗时代的到来。
尤其是到了1980年10月,《诗刊》集中发表舒婷、顾城、江河等人的作品,形成一股朦胧诗的热潮。
不过在此期间,知名作家、诗人曾在《诗刊》发表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评论文章批判朦胧诗,并得到方冰、周良沛等大家的支持,从根源上否定了朦胧诗的文学价值。
章明的批判和各路作家、诗人、评论家的附和,代表了主流诗坛对于朦胧诗派的敌视和排挤。
这种对抗起初是以主流诗坛的绝对胜利而开始的,在八十年代初期,朦胧诗被冠以了“上不得台面”、“文学青年自娱自乐”等属性。
这一现象,一直要等到1983年初,陇西省的文学杂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