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前后,夹皮沟老百姓一直在储备过冬用的燃料。
一般分为两种,木柴和苞米杆子。
煤炭什么的就别想了,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领取的那点票证只能用可怜来形容,又不是城市户口,哪来那么多的煤票呢?
秋收时候的苞米杆子晒干之后就是每家每户烧火做饭时最好的燃料,一年四季都离不开。
而木柴就不是顺手的事了,需要专门到山上打柴火。
杨小山跟杨振礼从大队部回来这一路上,看到好几个背上背满了柴火的村民。
“小山,你家还没囤柴火呢吧?”
“嗯,没空啊!”
“有时间想着点吧,过冬了可不能没有柴火。”
杨小山家里没有别的燃料,这几天烧的都是秋收时收的苞米杆子,只能在灶台里烧,前半夜还行,后半夜炕就凉透了,杨小山有时候被冻醒就跑到空间里对付半宿。
杨振礼这么一说,杨小山心想家里确实应该置办点柴火了。
等把杨振礼送回了家,杨小山便骑车直奔县里的燃料公司。
华甸县燃料公司成立于60年,一直实行的都是统购统销政策。
既然是叫燃料公司,那肯定不止一种燃料,煤、煤气、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都有经营。
杨小山来到燃料公司门口,门卫大爷看上去五十多岁,一脸的沧桑,“你找谁啊?”
杨小山直接散了根烟,脸上堆上笑容,“大爷,我过来买煤。”
大爷接过烟,一看杨小山的表现就知道,肯定又是没票的。
杨小山将大半盒烟推过去,“大爷,您在这人头熟,麻烦问问您,谁拿能弄到煤票啊!”
大爷手一抹,烟盒进了兜,“这你可问对人了。”
点上香烟,大爷往外看了看,手一指,“巧了,正好出来。你去找那个小个子,就说是郭大爷让你找他的。”
“得嘞,谢谢大爷。”
杨小山谢过郭大爷便从门卫室出来,郭大爷所指的那个小个子正从大门出来打算骑上自行车离开,杨小山赶紧上前拦住他。
“同志!”
小个子青年斜了他一眼,“有事?”
一个照面就满满的垄断单位的傲气。
杨小山笑道:“想弄点煤票,郭大爷让我找你。”
小个子青年转头看了一眼门卫室,“这老东西,就知道给我找事。”
“有购煤本吗?”
杨小山摇头,“没有。”
“没有你买什么煤!”
小个子青年一听这话就打算骑上自行车,却被杨小山按住了车把。
“同志,没有购煤本儿才找你这位能人嘛!来来,抽根烟。”
杨小山说着客气的将一包红梅塞进小个子的手里,小个子的面色柔和下来。
他们这帮吃皇粮的,习惯于说上句话,通俗点来讲就是好面子。
“你倒是挺会办事的。”
他打开烟盒,自己叼了一根烟,又问杨小山:“来一根?”
“不了,我不抽烟。”杨小山摆摆手。
小个子笑了起来,“你这人挺有意思,敢情这烟都是为别人准备的?”
“嗨,出门办事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