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公孙夕阳紧张而兴奋地观察着数据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铜壶刻漏。
当实验结束,他惊喜地发现,指定的记忆片段已被成功清除,而其他记忆则完好无损。
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他的理论,也为记忆管理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遭了!兴奋过头了!!”
然而,当兴奋过后,公孙夕阳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段被他清除的记忆中,竟然包含了那个灵光一闪的瞬间——也就是他发现记忆闭合方法的原始灵感。
由于这一细节的疏忽,他现在竟然完全无法回忆起那个关键的灵感,也无法立刻重新构造出那个精确的闭合方法。
少顷。
他抱着脑袋颇为苦恼道:“果然是想不起了吗?哎……当真是乐极生悲啊!”
“因为激动和兴奋的疏忽,这次亏大了!
不行,等解决完这项技术,我得将相应的情绪单独剥离出来,不能因为情绪而影响科研……也不行!
缺少了情绪,就会丧失灵感,这好像有些得不偿失了。”
片刻后,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继续自言自语道:“嗯……有了!
先带着情绪搞研究,获得灵感之后,在进行实验之前,就把情绪暂时剥离开来,等实验结束,再放置回去。”
意外的乌龙让公孙夕阳第一次体验到了乐极伤悲的感觉,颇有些哭笑不得。
但他并不难过和气馁,反而觉得这种意外为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教训。
之前基于重大事件和价值的记忆检索法,并不科学,以后还得增加灵感检索法,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因为记忆检索法的不科学导致后面的问题。
在强大而良好的心态下,他很快便重新整理好了情绪,认真地总结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果然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啊!
看来,未来的每一次实验都需要做到极度的严谨和细致了。”
少时。
公孙夕阳身穿一身根据现实世界参数编写,由自适应纤维制成,能够实时调节温度、湿度,甚至与他神经系统同步,以最优化状态支持他工作的科研服,站在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前。
这个投影不仅是一个交互界面,更是一个连接他大脑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他通过意识,能够轻松地在三维空间中操控数据、模型和算法,就像是在真实世界中操控实体一样自然。
为了找回那个因疏忽而意外删除的记忆灵感,公孙夕阳启动了一项名为“记忆回溯”的先进技术。
【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我都看到了!
但是有些话,有些东西,我不能明着告诉大家,因为容易被拿去做文章。
我只能说,这一次,我给平台提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好好探讨了一番。
如果哪天,书评这个极容易引起读者与作者误会的功能消失,只留下章评或者段评,亦或者另开专门用来发泄情绪的(吐槽区),那应该记我一大功。
读者看书,按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客观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都应该有发言权,这属于某种言论自由。
但书评这个功能,将读者的评论与作者的作品绑定死了。
一旦被带节奏和恶意针对,作者以及其作品,只能被动挨打,哭都没地方。
如果将书本身与读者的情绪剥离开,就会避免这种冲突。
觉得这本书好看,就看,不好看,就去专门的吐槽区,狠狠发泄一番,然后转身去寻找自己喜欢的。
同理,书本身与吐槽区是相互独立的,吐槽区的情绪,并不直接影响任何一本书本身。
这样一来,读者既能安心地看自己喜欢的书,又可以在吐槽区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以及输出自己的三观,双赢!
至于吐槽区具体该怎么开发,这个作者虽然有想法,但目前说了不算,毕竟,这个功能都还没有出来。
最后,各位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也可以发表一下,说不定就被平台采纳了呢。
一个好的平台,终究是要靠读者,作者,以及开发人员共同努力的。
内耗没有意义,共赢向前,缔造更好,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