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治通鉴》里有一篇写真假隐士黄琼樊英,大概是说两个人都是有名的隐士高人,樊英不想出仕,皇帝派人多次请不出来,最终盛情难却就出来做官,但是当官后并没有什么突出政绩,就辞官继续归隐,但是人们对他评价不高,说他不是真隐士。
而黄琼也是名声很好,后来出仕后政绩突出,造福一方百姓,然后被认为是有真才实学的高人。
什么是隐士呢?我特别渴望脱离世俗的生活,每天为了柴米油盐,为了银子金钱,真是一点乐趣都没有,相反的自给自足,春种秋收的田园生活才让人觉得惬意。
在我心目里隐士就是这样的人,有真才实学,又不受世俗拘束,过着闲云野鹤那样的清苦生活,没有一丝烟火气。
因此看完资治通鉴的文章后,心情很矛盾。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好像评价完全反了。
真隐士是樊英,假隐士是黄琼。一个人内心喜好什么,对什么就会格外上心。
比如,一个男孩子暗恋女孩子,他会偷偷摸摸的关注这女孩子一举一动,会从各个方面打听女孩子的消息,兴趣爱好是什么,喜欢吃什么喝什么,周边的朋友有哪些,尤其是任意一个看似和她关系很近的异性到底是什么关系……再比如,一个学渣,成天就喜欢游戏玩耍,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上课不得不坐在自己座位上,也是心不在焉,要么和同桌小声聊天,要么发呆走神……所以,像樊英这样的,估计是有学问的,否则名声不会传那么远,可是他选择做个隐士,对当官是真没心思,三番五次的请他都拒绝,即使一上任就担任职位很高的官员,依旧不上心。
就和学渣一样,不因为老师让他当个小组长,并许诺成绩进步突出就立刻当班长,他就突然学习积极了。
因为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所以无政绩。另外,他也不关心其他百姓生活怎样,自己口碑如何,不讨好百姓作为自己继续升官发财的筹码。
黄琼像是一个沽名钓誉的高手,本来就对当官有欲望吧,有学问有名声,出仕后一门心思做官,造福一方百姓,政绩突出自然升官发财,百姓从他身上得到了利益,自然会对他交口称赞。
黄琼是个成功人士,最终的结果是名利双收,樊英却落得个名不副实的恶名,反面教材。
从他们个人的角度来看,都各取所需,实现了自己的心愿,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