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录歌(二)
“趁录音师还没到,我简单说说我的想法。我以前就和徒弟说过,现在我们国内的流行音乐产业,对于灌制唱片的参与者,都是一次性支付报酬,而之后销售的盈利,都和他们无关了——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具体的原因,我和徒弟说过,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找时间和她聊聊。”
说着,毕文谦看了看黎华。
“如果现有的模式有问题,那就建立一个新的分配模式。我说一个初步的方案,也许在实践中会渐渐修改,但这一次,大家都没有经验,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我们可以把唱片销售的最终利润这样分配——作词人10%;作曲人10%;演唱人10%;编曲人10%;演奏者5%;唱片制作人5%;前期成本出资人20%;宣传平台环节10%;销售保障环节10%;环境保障环节10%。”
“解释一下你们可能不太明白的概念——作词、作曲、演唱,顾名思义就行了;而编曲,指的是伴奏的配器选择、旋律创作,以及整首歌的布局段式的选择等等;演奏就是你们各位最基本的工作;唱片制作,指的是录音师这个环节,虽然现在国内的录音师被戏称为唱片业的十等公民,但那不是他们没用,而是他们的作用被忽视了;前期成本出资,指的是录音室的建造或者租用、唱片的灌制、大批量生产、仓库储存等等环节的费用;宣传平台,指的就是打广告,小到百货公司里贴一张告示,大到在电视台专门做一个节目,甚至在政府机关里下文件,都算;销售保障,指的是确保磁带从仓库到百货公司等销售点的流通渠道,以及在磁带销售的过程中,不出现大规模盗版。这可能听起来有些无理,但现在国内地方保护主义还是比较多的;最后的环境保障,指的是流行音乐作为一个长期产业,想要良性发展,持续性的官方性质的宣传是必须的,就如现在的青歌赛。举办比赛的筹备工作和奖品奖金,都是支出,无论是让国家财政出这个钱,还是期待于其他行业的企业进行赞助,都是看天看人看脸吃饭,长久不了,所以,这个钱,必须是由我们行业自己出。”
“也就是说,具体到各位,如果想多一些收入,除了演奏本身之外,也可以参与到编曲的工作中来。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配器完全不同的例子,也算是常见了。各位现在是演奏家,将来也许就会是音乐家,参与创作,也是展现才华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只是一个尝试性的方案,我们也不能强求各位接受。所以,除了这个方案,你们也可以选择一次性支付报酬,具体的金额,国内也算是有一个行情,你们可以找时间和徒弟探讨。或者,你们还可以先探讨出一个一次性的金额,但我们只支付一半的数额,而等磁带开始销售了,属于演奏环节的5%的利润,也有一半,也就是2.5%属于各位。”
“三种方案,究竟哪一种,你们可以自己选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一席话说完,毕文谦靠着椅背,有些屏气凝神——他并不清楚,这个时代的人会如何想,而这样的方案,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都是不曾出现过的。
没错,他真的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录音室里寂静无声,除了毕文谦,所有人都琢磨起来。
第一个发问的,却是黎华。
“师父,照你这么说,这一回,作词、作曲、演唱,甚至编曲,都是你一个人,你会拿40%,而录音师是我通过唱片公司请的,前期的成本、宣传平台、销售保障、环境保障都是我在负责联系,所以,我会拿55%,如果在座的演奏家们选择了一次性报酬,那我就是60%了?”说着,她自己若有若无地点了点头,“四六开啊!”
“本质上来说,是五五开——一半是艺术创作,一半是资本运营。”毕文谦纠正道。
“……你是把唱片制作算在创作里了?”黎华想了想,“五五开,原则上有道理。不过,如果选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