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的给给……”邓阳准备着尾随鬼子的馈兵,将鬼子消灭,但是他们刚刚带兵冲上去,鬼子部队中立即分出一部分士兵,高喊着口号疯狂的想着他们冲了过来,这些鬼子兵足有两三百人,几乎是现在鬼子部队兵力的一半以上,鬼子这是在断尾求生,而且不惜一切代价。
不过从这里邓阳也可以看出鬼子指挥官的军事素养,即便到现在这样危机的时刻,鬼子还能够做出这样正确的选择。
鬼子的部队由于之前的判断失误,在攻击战壕的时候损失了近千人,随后虽然安全的撤退下来,但是邓阳的攻击紧随而至,几乎没有给他们留下一丝的喘息之机。
在邓阳看来如果对方是一只武器精良,且兵种完善的鬼子联队级部队,那么邓阳也不会直接下令进攻,反而会等到鬼子在战壕处碰的头破血流的时候才会发动攻击,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自己一方的伤亡,不过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特种兵邓阳在第一时间就判断出这个鬼子部队的情况。
对于一支部队来说,良好的体能和心态能够爆发出最强大的攻击,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保持在三个方面,一是武器,先进且威力巨大的武器能够给敌人带来巨大的伤亡;第二是士气,保持自身士气的高昂,有助于在战斗中坚持下来;第三就是体力,一支部队即便你有着充足的武器弹药,即便你士气高昂,但是如果你疲惫不堪,那么也是极为脆弱的。
而鬼子现在正是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士气非常的高昂,可以说任何一支鬼子部队都比华夏国任何部队都要士气旺盛,因为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胜利下,在鬼子不停的洗脑灌输下早就丧失了个人的思考能力,在后世部队要求培养士兵的应变能力,但是这个时代的鬼子兵就如同一个木偶,几乎没有着自己的思想,在鬼子部队的这个大熔炉里,任何个人的意志都会被武士道精神直接淹没泯灭。
但是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鬼子即便心中充斥着无边的战意,但是他们的身体却根本不会给他们提供攻击的动力,哪怕是现在那些抱着决死之心留作断后的鬼子兵也是这样,这些鬼子兵一个个脸色狰狞,他们知道自己留下来抵挡这支奇怪的华夏国部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对方手上的武器已经让他们心惊胆寒,但是他们为了部队的生存必须要这样做。
在鬼子的国内,每一支联队,其实都代表着鬼子每一个县级城市,这个时代鬼子的岛国还没有后世那么的繁华,并没有满世界都是都市,还是一个个如同华夏国一样县府,他们的部队也是按照这样来构建的,一府之下是好几个县,每一个县郡则在军队中有着自己的联队,而仓井联队就代表着一个叫仓井的地方,如果他们整个联队都被歼灭,联队的旗帜被华夏人夺取,那么他们这个联队将直接从鬼子的军队系统中除名,这是鬼子一直以来奉行的军队条例,其实本身也是限制那些鬼子兵投降的一个错失。
丢失联队旗帜,被敌人全员歼灭,这不仅不能让那些死去的鬼子兵得到战死的殊荣,还会成为一个耻辱,牢牢的印在鬼子部队的家乡,松下康平在撤退的第一时间就发现华夏国人的目标,他们就是想要将他们全部歼灭,从战争开始到现在,不管是淞沪战场,还是在和独立师的战斗中,鬼子的部队虽然伤亡也非常的惨重的,但是整体上并没有任何一个联队级的部队全部被歼灭,如果他们仓井联队被歼灭了对于鬼子的部队来说是一个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可是他却不明白,现在邓阳对于全歼他们的意志是多么的强大,邓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队鬼子进行打击的机会,同时歼灭鬼子的一个联队也不是随便能够见到的机会,如果在大型战场上,一旦他们包围鬼子的某一支部队,那么鬼子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支援,鬼子要的就是营造出一种没有部队被歼灭的表象,哪怕因此而损失大部分部队也在所不惜。
鬼子现在是号称战无不胜,因为不管战斗中他们死伤了多少人,华夏国的部队并没有缴获他们任何一个联队旗帜,这使得鬼子一直非常的猖狂。
现在邓阳得到这样的一个机会那么他根本不可能给鬼子翻身的机会,就像是一只凶猛的野兽看到了一个疲弱的猎物,根本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猎物从自己的手上溜走。
鬼子的断后部队对于邓阳和他手下的部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因为这里根本没有任何掩体,鬼子想要阻挡他们也只能够在这平缓的大地上和他们战斗,在拥有着装甲车卡车和自动武器的邓阳部队来说,这简直就是螳臂当车。
“杀过去!”邓阳丝毫没有迟疑,甚至没有因为鬼子的阻击部队而放缓一下脚步,因为这些断后部队根本抵挡不住他们的攻击。
哒哒哒……突突突……鬼子的阻击部队在反身阻击的一刹那立即被无数轻重火力集火打击,每一辆装甲车和载着航空机枪的卡车都对鬼子进行猛烈的攻击,两三百人的鬼子兵几乎就在这样的打击中瞬间倒下一大片,同时华夏国部队的士兵一个个也抱着冲锋枪或者突击步枪向前冲锋,看到鬼子挡在自己的面前距离老远就是一阵扫射。
他们现在使用的战术和战法,甚至是武器都是邓阳用二十一世纪的方法训练的,虽然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但是在密集的火力下,鬼子的兵力又那么的少,根本不可能给他们造成很大的阻碍。
但是邓阳却从这样的战斗中看到了鬼子的凶残程度,只见手续爱的部队向前追击,而那些被打的支离破碎的鬼子兵只要是活着的还会拉动自己身上的手雷,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