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瞪大了眼睛:“贫僧从未听过大乘佛法一说,请问施主,何为‘大乘佛法’?”
没听过就好办了。
李牧清了下嗓子,脸色也变得高深莫测了起来,玄奘法师见他这样,忙再拜,道:“贫僧恳求施主解惑!”
“解惑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你要发个誓,今日我对你说的话,你此生都不能对任何人说起。”
玄奘法师毫不犹豫道:“贫僧发誓,今日施主所讲之语,绝不会对任何人说起,若违背此誓,死后坠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这样发誓,对于一个佛教徒而言,已经是很重的了。李牧见火候差不多了,才开口继续说道:“不知法师有没有听说过一些我的事情,坊间有传言,说我是谪仙转世,生而知之——”
玄奘法师忙道:“贫僧虽然来长安不久,但施主的事情,却已经听说了不少,谪仙转世乃是道教的说法,在佛教这边,我们称之为‘慧根’。
“随你们怎么说,倒也不必深究。”李牧摆摆手,道:“不过,我确实是有点神异。”李牧停顿了一下,像是仍在犹豫要不要说,最终,他咬了咬牙,道:“罢了,既然说了,索性就说了吧。实不相瞒,我梦见过观世音。”
“谁?”玄奘法师愣住,连声问道:“施主说的可是观世音菩萨?”
“没错。”李牧点点头,非常认真,他本想再多忽悠几句,没想到玄奘竟然丝毫不怀疑,连声道:“原来是受菩萨点化,怪不得施主佛性如此精深!”
李牧登时无语,谁说这玄奘法师老实,这不也有心机么?老子哪儿就有佛性了,还精深,真是能牵强附会。不过李牧也没在意,不怀疑正好,省了不少唇舌。
“梦中,我受陛下所托,在慈恩寺办一场水陆大会,超度战死的士卒。正办着,忽然来了一个赖头和尚,后来我才知道这赖头和尚是菩萨所化,但当时是不知道的。”
“和尚手里拿着两件宝物,一件是袈裟,上有七宝,熠熠生辉,另一件是一柄禅杖,饰有九环,光彩夺目。两件宝物,看着就不凡,本侯远远瞧见了,心中好奇,正要去搭话问问,有人比我抢先了一步。”
玄奘好奇问道:“是何人?”
“正是慈恩寺的永信方丈。”
玄奘不语,李牧继续说道:“永信方丈财大气粗,看见了七宝袈裟和九环锡杖怎么可能不动心。他瞧见了,便过去问那赖头和尚,两件宝物价值几何。”
玄奘好奇道:“菩萨怎么说?”
“那赖头和尚说,袈裟价值五千两白银,锡杖价值二千两白银。”
玄奘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是和尚之中那种做学问的学者型和尚,平时虽然没有像游方和尚那样,吃了这顿没下顿,但也不算是见过大钱的,五千两白银,是他不敢想象的数字。
“永信方丈岂是傻子,见这和尚这样说,只当他是狮子大开口,当即便怒了,骂道:这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听闻永信方丈竟然辱骂菩萨,玄奘连声道佛号,面露惭愧之色,道:“永信方丈不遵菩萨,实在是罪过,罪过。”
李牧继续说道:“菩萨自然是不会与他计较,将他无视了,继续向前,这就走到了本侯的面前。”
“施主买了这两件宝物?”
“倒也没有。”李牧解释道:“七千两白银,虽然不少,但对我来说,却也不算什么。钱,我自然是出得起的,只是我不是和尚,要袈裟和锡杖何用?我不过就是好奇罢了。我也问这袈裟和锡杖什么价,赖头和尚也是如之前那般说。于是我便问出了我的好奇处,问他这两件东西有什么特殊之处,能值得这个价钱。”
“菩萨可说了?”
李牧点头,道:“说了。原话是这么说的: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
“我自然问他,何为好,何为不好?菩萨解释说: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得了我的袈裟,也得不到这些好处,这便又是不好了。”
“我又问他,何为要钱,又如何不要钱。菩萨又解释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便将袈裟、锡杖,情愿白送,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
玄奘已经听得入迷了,喃喃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李牧说书也说得渐入佳境,继续道:“当时候我想,虽说我不信奉佛教,但陛下正为战死的英灵做法事,恰巧遇到这奇怪的和尚和这两件宝物,其中别有什么牵扯吧。于是我就跟那和尚说,若想卖这两件宝贝,我可以给他介绍一个主顾,就怕他不敢去见。”
“和尚说他敢,于是我便带他进宫,见到了陛下。但见了陛下之后,他却不提袈裟与禅杖,而是说起了水陆大会的事儿。”
玄奘有预感,要讲到关键处了,急声问道:“菩萨可是提起了大乘佛法?”
李牧有些不悦地瞪了他一眼,道:“着什么急,还没到呢、”
玄奘立刻住了嘴,李牧这才继续说道:“菩萨问陛下,水陆大会,讲的都是什么经。陛下一一说了,菩萨却道,这些都是小乘佛法。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想要超度亡魂,必须得大乘佛法才行。”
玄奘实在忍不住了,问道:“大乘佛法,到底有何神妙之处?”
“菩萨道: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玄奘喃喃道:“若真如此,端的是无上妙法。”
“菩萨还解释说,小乘佛教注重的是个人,如若误入歧途,便成了自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