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李世民夫妇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儿。没有什么出奇,普普通通的一个农家院,是李牧走了之后才盖的,李世民偶尔会来住几天,多数时候也不招李渊待见,但哪怕是装样子,他也必须得这么做,因为古来明君,都是‘以仁孝’治天下,简单来说,这就是个面子工程。
面子工程也有好处,至少现在在山谷有地方住。
李世民每天跟卢夫人还有李渊打麻将,其实也不是白打的。他在观察,在判断,在分析。他想知道卢夫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人心最是难测,如果他对卢夫人的想法产生了误判,那么损失是他没法承受的。
他把自己置于险境,却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山谷中,能对他性命造成威胁的人,只有虬髯客一人。而李世民身边有高公公,虽然打不过虬髯客,但至少能够抵挡一阵,屯卫就在山谷外头,随时都能杀进来。即便虬髯客武功再高,他也不是万箭齐发的对手。更不要说,李靖还一直以叙旧为名,逗留在山谷中。虬髯客生平最重义气,有李靖在,他是不可能对李世民动手的。
李靖无疑是很矛盾的,忠与义的天平,在他的心里一直摇摆着。最终李靖选择忠的原因,并非李世民在他心里的地位超过了虬髯客,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天下的黎明百姓。他是经历过隋末大乱的人,知道乱世人命如草,也知道乱世终结是多么不容易,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同,在李靖的角度,李世民能够终结乱世,本身就是有大功德之人,他配得上龙椅的宝座,而李牧,也许他也配得上。但是天下不能再乱了,再乱一次,百姓就太苦了。
所以李靖每日陪在山谷里,就是摆明了在制衡虬髯客。用虬髯客最大的弱点,义这个字来制衡他。虬髯客心里明白这一点,却也没有点破,李靖是他的结拜兄弟,在他心中的地位,非一般人可以比拟。
李世民虽然不在宫中,但是这几天李牧做的事情,他没有一件事不知道。
“李牧愿意花十万贯来建设军校,他的目的会是什么?”
李世民心里在想,但是他没说出来,因为他不想让长孙皇后觉得,他是在谋算李牧。在面上,当年的事儿,还有今年的事儿,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可是在李世民的心里,这件事远远没有过去,他对李牧的猜忌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现在隐忍不发,是因为李牧存在的价值,要比他消失的价值高很多。如果情况相反,事情就不一定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就算李牧想做的是‘夜天子’,李世民也绝对不会允许。
“他应该是想培养下一代,让下一代军中都是他的人?”李世民想到这种可能性,越想越觉得可能,心中不禁在想,如果这个想法,真的是李牧的想法,那么祸患不在眼前,就是在他百年之后。
“陛下,李牧有折子送到。”
高公公的声音,打断了李世民的思绪,他回过神来,道:“这小子倒是勤快起来了,拿来朕看看,他写了什么?”
高公公把折子递给李世民,李世民打开看,墨迹还没干,显然是刚写完没多久。李世民的小院儿,距离李牧的小院儿,不过几百步,刚写完就拿过来,墨迹不干也正常。
“哟?”看到折子的字体,李世民意外地‘哟’了一声,竟然是王羲之的一手行楷,气韵非常相似,不仔细分辨竟然看不出来。李世民喜爱王羲之的书法,曾经试图去练过,但是未得其法。但是李牧却能在短时间内练成,李世民是又不解,又觉得无奈。
仔细看奏折的内容,李世民的眉头越来越紧。不是李牧的折子有什么问题,而是李牧的折子太没有问题了。李牧不但考虑到了,如果以他的名义出面办学校,会引起朋党的问题,还未雨绸缪的,给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学校不设校长,校长即是皇帝本人。这所学校出来的人,都是天子门生。换言之,如果是朋党,那么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全都是天子的朋党。他们效忠大唐,效忠天子,不效忠其他任何势力任何人。
李牧给出的答案,顿时让李世民觉得,自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心中的怀疑又消退了一些,但是依然还是有那么一个萌芽在,并未完全的消除。李世民把李牧的折子收起来,搁在一旁,对高公公道:“跟李牧说,朕是信得过他的。他尽可放手施为,不必事无巨细的禀告给朕,尽力去做,把事情做好。”
高公公应了一声,下去给李牧回话去了。
……
李牧得了李世民的令,自然也不客气,放手去做了。
教导学院,需要人才。李牧选人,可不是随便选的,有几个奇葩的苛刻要求。
首先,要有上过战场作战的经验,没有经过四五年的战场,没有辗转征战天下几个大城池的,根本不予考虑。如今天下还有经历过隋末大乱的人才,那么尽量用上过战场的人,总比用那些纸上谈兵的要好得多。
其次,要他们不得志。不得志的人说穿了,就是好用,若是人家混得风生水起,你把人家点了去,人家心里头肯定不舒服,不在捣乱不错了,哪里肯为你效命,安安分分地在这教?不得志的人就不一样了,因为混得灰头土脸,同僚排挤,上司不屑于顾,一时看不到自己的前程,渐渐也就会灰心冷意;这个时候,李牧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哪里肯放过?死心塌地是一定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这些教员,要有点理论基础,也就是说要有点文化,脑海里有清晰准确的判断,明是非,知善恶,三观要正,必须得这样的人还来教学,否则如果心术不正,还是滚一边儿去的好。
所以精挑细选,也只选了三十来人,大多数籍籍无名。
李牧与他们见了面,这些个武官见了李牧,一个个恭谨无比,这倒不是李牧有什么王霸之气,而是都听过他的名声。李牧的事情,长安哪有不知道的,关于他的传奇故事,随便一个小儿都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