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问道。
“回皇上,臣有法子。”一臣子站了出来。
“好,你来说说,有何法子?”皇上道。
“回皇上,这税是该收收了。自陛下登基以来,便减免了许多赋税,如今,再未收,这国库就更空虚了。”
听完这臣子一言,皇上想了想,便将目光看向了各臣子。
“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吗?”皇上道。
“皇上,臣有意见。”韦柳堂站了出来。
韦柳堂一站,便引来了其他同党臣子的注视。
“说来朕听听。”皇上道。
“皇上,这税可收,但依臣看,应收南方的,这北方还未可收。”柳堂道。
“皇上,臣有异议。”
“说。”
“回皇上,依韦侍郎所言,若是收了这南方,北方未收,如此一来,这南方之百姓便有异议了。”
听着他的一说,韦柳堂认为亦并无道理,道:“据臣知晓,这北方从天启以来,便发生过饥荒,饥荒一引起,倒时拿不出赈灾之粮食,这北方便更有异议。”
听着他们俩之言,皇上又未这收税一事愁了起来,大声道:“诸位爱卿,认为谁的想法更胜一筹啊。”
这时,同意韦柳堂的有,不同意韦柳堂的也有。
看着这场面,韦柳堂似乎感受到了天启帝在时的苦恼了。
“好了,好了。诸位爱卿,莫在吵了。此事,容朕回去思考思考。若无事,便退朝吧。”皇帝朱由检站了起来。
皇帝一说,顿时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退朝!”
待退朝后,韦柳堂便一人跟随到了乾清宫。
皇帝朱由检刚想坐下来批阅奏折,便听见外边传来韦柳堂觐见之声。
“殿外韦侍郎求见!”
“准!”
这时,韦柳堂便匆匆走进来了。
“臣韦柳堂叩见皇上!”
“平身。”
“谢皇上。”
起身后,韦柳堂便说了起来。
“皇上,臣来是为了国事而来的。”柳堂道。
“朕知晓。”
“皇上,臣认为收南方税,不收北方税好使。皇上,据臣知晓,南方更比北方富裕,若是南北方一块收,那么南方无所谓,而北方呢,收去了犹如是全部家底,因此,臣认为,应该只收南方。待到北方何时富裕了,再一同收。”
“韦爱卿,朕知晓你心中之想。但你亦知晓,刚刚朝堂之上,亦有不少大臣反对,说是如此一来,会让南方百姓有异议。”
“皇上,臣认为,应当无异议。这南方富,北方穷,为了国家考虑,这暂收南方,亦是合情合理之事。”
“韦爱卿,你呢,一向有何想法皆是要告知于朕,朕知晓你的苦心,可朕亦不能全然听你一人之词,放其他臣子不顾。容朕思考片刻。”
听着皇上不太愿意相信自己,柳堂有些冲动了。
“皇上!臣是真真正正为大明朝考虑!臣所言,亦是为大明及皇上您着想。若您不信,臣可将大明之未来告知皇上。臣是从几百年后穿越过来的。”
听后,不仅皇上,连同周围的太监,目光一并投了过来。
皇上放下了朱砂笔,半信半疑的看着韦柳堂,道:“韦爱卿,你此言当真?你真是从几百年后穿越过来的?”
韦柳堂点点头,道:“当真!”
因为,大明朝的存在,对于汉人来说太重要了,要是大明亡了,这天下就由满人做主了。
皇上想着大明朝的安危,想着继位来自己决心做的事,便感兴趣的问向了柳堂。
“那你,给朕说说。未来,朕大明是何样的?”皇上道。
“皇上,臣说之前。臣希望陛下先赐臣免死铁券。”柳堂道。
皇上微微一笑,思考片刻后,看向了一旁太监。
“承恩,赐他免死铁券。”皇上道。
“是。奴婢这就去。”
王承恩走后,过了一会儿,太监王承恩便呈上来免死铁券了。
王承恩看了看皇上,皇上朱由检应允后,这才赐了起来。
“赐韦侍郎韦郎中免死铁券。该铁券可免臣子一次死罪!”
说后,便将免死铁券递给了韦柳堂。
“臣,谢主隆恩。”
接过后,韦柳堂笑容满面的站了起来。有了这免死铁券,自己的头可保了。
“皇上,可有舆图与宣纸?”柳堂道。
“来人!将笔墨纸连同舆图一并取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