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四九跪坐在几案前,仍有些忐忑地道:“万一太过难听,吵到了旁边屋里的人怎么办?”
甘宁鼓励她道:“没事,我已经看过了,右边的屋子是空的,左边的屋子是苏县令,他很怕我,绝对不会过来的。”
江四九缩回去的手又忍不住伸了出去,一手小心翼翼地轻抚着琴上的断纹,另一手在琴弦上勾弄了几下,侧耳细听。
琴音纯净淡雅,清亮绵远,韵长不绝,高音隐有金石之声,低音则浑厚丰满,彷如风中铃铎。
江四九不觉喜道:“这真是一架好琴。”
甘宁也替她欣喜:“我也说周公子所操的琴一定好。”
江四九咬住唇,问他:“那我试试了?”
甘宁点头道:“你试罢!”
江四九双手轻触琴弦,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她先试了试音准。从前听郭嘉说过,抚琴并没有太难的技巧,只在音准、轻重、一指控多弦之上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控制得好,这些技巧如果停滞了几个月,就会手生,而她已经停滞了一年多,虽然脑海中还记得,但此时重新碰触到琴弦,在兴奋之余,难免有几分疏离之感。
就像久不闻音讯的朋友突然见面,一时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于是她先要耐心地打打招呼、寒暄两句,之后才能进一步深入了解。
她坐在那里,试了足足有半个个时辰的右手指法,再花了一个时辰试了一试两只手的配合,一个半时辰过后,她连一只完整的曲子也没有抚出来。
甘宁坐在她的对面,显得比她还有耐心,完全不去催她。就他的个性而言,今夜相当于是磨练了一个半时辰的耐性。
这要是别人,他早就走了。
江四九也因为他颇有耐性的态度,放胆试了下去。
只可惜郭嘉是说过技巧不难,但她因为时间太短,她还是没有学得多少,而且郭嘉教她时是先谈意境,再谈技巧,所以她在抚琴上是意大于形,亦既心中虽满怀深意,可惜不能通过琴音完整地表达出来。
她还想再练下去,但天色却已太晚,就算他们两个再不讲礼法,江四九也不可能在这里逗留一整个晚上,所以她只好走了。临走时还约定,明天晚上继续来练习。
第二天,江四九起得很早,因为昨天一整天没有习武,今天早上如果不起早一点来练,那就补不回来了。
后院东面,便是一个供军官练武的小型演武场。若几千士兵想要一起习武,城内没有如此大型的空场,只有去城外的大教场。
江四九一到那里,就看见了甘宁,还有周瑜。
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够早,没想到他们两个竟然到得比她还早,而且她本来以为周瑜这样出名的儒将应该不会习武,只读兵书——想不到又错了。
三个人相视一笑,各自抽出兵器准备习练。
甘宁的长兵器是丈四长戟、短兵乃是双戟,依然背挂长弓、腰悬箭壶。
江四九的长兵是丈二长枪,短兵是两尺半的短刀,背上也有长弓,腰中也有箭壶。
这两个都精神奕奕,似乎完全不为前一日的辛劳所影响。
反观周瑜,手中只有一把长剑,再无其他。
而且他的精神似乎不是太好。
他仿佛很疲倦。那双向来清灵温和的眼眸中带着一种无法掩饰的倦色。但当他看向江四九之时,那眸中却有着说不出的笑意。
看着甘宁之时,眸中那笑意,也没有散去。
他很欣赏他们两个。
多么活跃、朝气、明锐的青年与少女。
在昨夜之前他就已经很欣赏他们,在昨夜之后,就更加地欣赏——即使这欣赏实在是有些疲累。
脖子也还有些酸痛。
他今天来,不是来练剑的,他就是来看他们两人的。
他撑着剑,站立一旁,一边吹着初秋的晨风,一边欣赏甘宁的长戟与江四九的长枪互拆,之后双戟与短刀的对打,越看越是心喜。
他已从他们的招式中看出,他们两人一个像是无师自通,另一个像是家传师授;虽然一个招式有些芜杂但是相当实用,另一个火候尚缺但她最不缺的便是时间,何况这两人都是同样的勤勉,还很聪明,懂得变化,又守得住原则,动手动的坚定,收手也收得干脆。
就像两道耀眼的长虹,在晨曦已明、金风未断的碧空中狭路相逢,迸溅出令人无法直视的风采。
若总有这样的青年豪俊来投孙郎,何愁江东不平、天下不定呢?
他还想与他们多相处一阵子,再回到宛陵去。
或许昨夜那惨不忍闻的琴音,也是他想要多留一阵子的原因。
想到这里,周瑜不觉又是一笑,抬头一看,他们两个已经对练完毕,三人于是一起,先用了饭,再骑了马,在芜湖县境内,寻找可以驻扎的地方。
甘宁那一千两百多名手下,总不能永远在府衙边上扎营。
江四九也想等到他安定下来之后,就自己去兖州。
最后,三人终于选定了一块地方:离泾水江口不远、县治以南的鸡毛山。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