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老村长和儿子不好意思,在如花的劝让下,还是吃了那白白的白面馒头。
他们一年到头,根本就吃不上一顿白面馒头,吃的最多的是加了一点白米的糠,做一缸里的糠里的米粒都是可以数出来数的。
如花几人吃完了饭,这才跟村长他们聊起枫林村的事,如花问:“村长,夏收刚过,村子里每家都只能吃糠渡日吗?”
村长花白的头发稀稀拉拉的,额头上满是皱纹,一双又黑又如干柴似的手因上了年纪而不时地颤抖着。见如花相问,便一脸苦涩的说:“纳了税大家就不剩多少粮食了,家里条件好些的,还有些粟米,差的便是只有糠磨了粉来吃。我们全村三十来户,能多出口粮给贵人卖的,确实是没有啊!昨日全村凑了下,也才给你们凑了一袋,现在剩下的米都被我们掺到糠里去了,不说难捡出来,我们总得为家里老人孩子留口,总不能一年到头全吃糠,掺上两成的米粒味道要好上不少呢。”
韦大叔也在旁说:“是啊!家里有老有小,总不能都吃糠。贵人要是还想买粮,只能到三十里外的村子去试试。”
听了村长和韦大叔的话,一旁的紫霞才知道昨天黑刹在村子里买回来的那一袋米,居然是全村凑出来的。一向活泼的紫霞,突然觉得心闷闷的,好似心上压了一块石头般难受。实在是这一路上,看到了太多穷困饥饿的村民,这里村民的日子比她们刚帮着除过虫害的村子还要惨。
“村长、韦大叔莫误会,我们的口粮还有,不用再跟你们买了。村长,这里如此贫困,是因为这里全是山,耕地少的原因吗?还是说赋税太重?”
村长一愕,打量着如花,迟疑了半晌后,只说:“我们这个村子能耕种的地太少了,收成也低。”没有提一句朝廷赋税过重的话。
如花也知村长必是有顾虑,对于她存着防备,如花也不再多问,只和他们又问起为何这儿只有他们这个村子,他们的村民除了耕种外,还有什么收入。
村长叹息道:“以前这儿有好几个村庄,不过大家都散了。”说着,村长指了指外面郁郁苍苍的群山丛林道:“贵客也看到了,我们这儿尽是山,山中密林危险,可供开垦的荒地实在是太少了,遇上天灾时,收成少的根本就养活不了人,大家也是活不下去了,这才走了,反正也不是故乡,走了再换个地方便是。”
“不是故乡?”如花问,一般除非是遇上天灾或不得已的大难,没有人会背井离乡在其它地方落脚的。
村长点了点头,道:“除了我们村还在的几户,剩余的全是从别的地方来的流民,多的是三十年前那场海啸活下来的渔民,家园被毁,没了活路,官府就把他们安排到了这里。那时我们村只有十来户,还有一大半是猎户,家里大多是小子,想娶个媳妇太难了。”
“当时做村长的是我父亲,他为了村里的小伙能娶上媳妇,便去找里长,求里长给我们村安排一些家里女孩多的人家落户。这样,我们村的小伙能娶上媳妇,那些外来的人家嫁了闺女在我们村,也能更好的融入村里,他们的闺女嫁得近,他们也好照看些。”
如花点头,这也不失为一个解决村里小伙单身和提升人口增长的方法。
村长叹了口气,说道:“谁知道县里的差爷们也主意多,借着我们有这样的需要,便动了心思,把县里分派到的流民全都顺着这条官道安排下来,没有村的便由流民新组成一个村,这附近全是山,这个流民要吃要穿,当然就必须要种地,没有地就得先开荒。初时还好,新开的荒地三年内都不用纳税,这些流民也都下了番功夫开荒,虽然土地贫瘠,地又少,但大家日子还过得下去,可后来要交税,隔个几年又遇上干旱或是暴雨、大雪,这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差了,收成没有了,可税还是要交的。逐渐的,村子里的人走的越来越多,你们来时看到的那两个村子,如今竟是一户人都没有了,都走光了。”
“我们种了靠种地养家糊口外,还就靠打猎挣些收入。贵人也瞧到了,我们这儿山多林密,里面猎物有的是,种的粮食只能吃,但人也得穿衣买些盐和其他的物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