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作已完,杨帆仍不住笔,在宣纸的最左侧标记道:“壬寅年元夕杨子航”。
杨帆搁笔,见场面一片肃静,起身拂衣道:“这是本官今晚的所见所感,融之于这首《青玉案》中,请诸位上来品评一番吧。”
说罢杨帆便转身负手,踱到李师师的跟前,准备“抱得美人归”。
对于这首词杨帆是极有信心的。古人写元夕的诗词数不胜数,但这首堪称翘楚。它非但用词极工,而且意境深远,足可流传百世。这首词便是当朝周邦彦这等层次的大家读后估计也会心生挫败之感,何况是这些根本不入流的“诗词爱好者”?
“好词啊!”
一阵沉默之后,朱文锦率先叹道。
“唉!相较于这首《青玉案》,我等今晚所作,简直就是……哈……狗屁不如!”有人开始将自己的词稿撕成几半放入怀中。
更多的人是面露惭色,恨不得找个地逢钻入其中。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皱眉望着杨帆的“丑”字,低声提醒着同伴:“这词……怕了请人作出来的。”
他们在凭字而质疑杨帆才学之时,是决计不会想到,在五百年后的一天,杨帆这首《青玉案》的真迹,在一场拍卖会上,拍出了三千万华币的高价。而其之所以值这么高的价格,主要还是因为它的书法成就。
后人评价这副字是“线条流畅,纵横捭阖,墨沉淋漓,挥洒自如,成大家风范,可称之为‘帆体’。”
杨帆也注意到了场中少数几人那不服气的表情。他重新回到案几之前,冷声问道:“本官这首词作可还入得了大家的法眼?”
沉默,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了一会,朱文锦才施礼道:“大人这首《青玉案》我等不如多矣。”
“那好,诗会到此结束,师师姑娘便由本官带走了!”杨帆宣布道。
“师师姑娘便由本官带走了!”杨帆对今晚的这场诗会盖棺定论。
没有人出言反对,即便是在心中怀疑杨帆这首词定是重金请人早已做好的学子,在没有丝毫证据的情况下,也不会冒失到此时出来质疑。
那边的李师师已经起身出来,灯火阑珊,却掩不住她双目之中熠熠的光彩。
来到杨帆跟前,李师师向众人福了福了身子,算是告别。众人有的悄悄地拱手回礼,有的则不甘地扭头装作没有看到。
杨帆倒是没有急着离开。
见有人的脸上显然还挂着不以为然的表情,他清清嗓子,目光从所有人的脸上扫过:“本官刚才说过,诗词不过是陶冶情操的小道而已,一个人诗词写得再好,也不代表此人便有治国济世的能力。今日是元宵节,诸位聚在一齐吟诗作词消遣一下当然无伤大雅,但决计不能以此取人,更不能将其作为取悦女子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