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
冬月初九。
黄历上写着,平治道涂,馀事勿取。
天微白,右扶风府。
汲黯徐徐从南边厢房走出,面上神情似笑非笑,此时张曼倩正好从北边厢房而出,瞧见他唇边一抹笑色,略一思忖,还是走上前去。
汲黯对他微微颔首,漫然笑道,“陪我听一出戏。”
“好。”
张曼倩从认识他起,便知他有这么一个癖好。有时,他也怀疑,他这样的人为何会爱这样小儿女情态的东西?
两人来到汲府梨园中,梨园内花团锦簇,暖意融融。台上一红衣女子,春衫如杏,纤腰袅袅,脸覆白纱,素手琵琶。
她嗓音清丽,宛若三月杨柳岸,薄薄春寒。
这是一个善于唱戏的女人。
张曼倩坐在了汲黯对面,伸手接过他递过来的明前龙井,极淡的一层茶色,微抿了一口,轻声问道,“师兄已经安排妥了?”
汲黯随即唇上润了口茶,淡笑道,“嗯,妥了。这还要多谢你的那位故人。”
听他这么说,曼倩也是一笑,道,“这是师兄抬举曼倩了,师兄向来先谋而后动,只怕没有曼倩这位故人,师兄也一定能敲定此事。”茶盏微微一放,似是想起什么,抬头道,“师兄,张安世昨日去了天香居。”
“我知道。”
“那师兄……”
“我打算出三分力。”
“为何?”
汲黯白衣如雪,手中已端起了热茶,茶雾氤氲缭绕,微熏了男子眼眉,慵懒之至,声音却微凉,
“玉不琢不成器,不过也要循序渐进,若是最初就用力过猛,我怕伤了玉质。这三分力,以他才智和机敏,刚刚可以对付,只此,他才有心继续前行,我也可慢慢琢磨。”
“师兄,”张曼倩见汲黯面上神色,眸光一深,不由道,“张安世他不过有几分小聪明罢了,他本性胡闹,根本不能成事,师兄为何对他这般上心?”
汲黯正欲抿茶,听他这么说,从茶盏里抬眼,淡淡道,“你知不知道,张安世是什么人?”
张曼倩心中一凛,愣了片刻,方才试探着回道,“京兆杜陵人。”
“继续。”
“酷吏之子。”
“酷吏?”汲黯偏头想想,一笑道,“也对,对于被其所杀的阿谀谄容之臣来说,张汤确实是酷吏。然张汤以知阴阳,人主与俱上下,时数辩当否,国家赖其便。赵禹时据法守正,杜周从谀,以少言为重。自张汤死后,网密,多诋严,官事浸以耗废。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张汤此人,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方略教导,禁奸止邪,虽残酷,斯称其位矣。”
汲黯语调虽然从容温和,可是言语之间对于当朝各臣却颇为不满,甚至连杜周、赵禹三公九卿在他口中皆是碌碌无为之辈!
张曼倩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顿时暗叹,他虽然多年来熟读诗史名经,却较他还是少了一份眼界。
思此,便脸色肃然,只静静听汲黯说下去。
汲黯微微一笑,抿茶:“我今日之所以如此多言,是希望你不要将眼界局限在外在的是非评断中,而视其本质而观,会观得更清楚些。”
“汤虽酷烈,身蒙及咎,然其惟贤扬善,与国与民则是福泽。他之后,我本以为这样独醒与世的人再难遇到。”
汲黯沉默片刻后,继续说道,“可我见到张安世时,方知道,他身上仍还留着张汤的血性,当街冒死救下幼童,不屈公主之威,不惕刘去之迫,如今又胆敢接下白吟霜一案,我深喜其为人伉直,敢引是非,争天下大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