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宋夫子也参加过青衣试,只是没有被忠义堂录取。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屑于攀附权贵,更不会去贿赂考官,所有落榜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
没有通过青衣试,宋夫子愤而著书,几部学术著作也曾在郢都文士中间负有盛名。
宋夫子其实看不起那些所谓名流文士的思想著述,但那些权贵士子确实是大夏王朝文士的佼佼者,站在风头浪尖的风云人物,自己虽然看不惯,也只能是腹诽而已。
何况还要教授学生,如果公开反对这些人物,不但不利于学堂弟子参加青衣试,而且会给他们带来困惑。
今天徐风的讲解和辩难,却好像替他把憋在心里,几十年的话,统统倒了出来。
站在山道上的宋夫子,眼眶湿润,浑身僵硬,就像雕塑一样屹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心中的震惊、激动、感慨,一时让他说不出话来。
众多学堂弟子同样呆立当场,沉思回味着徐风刚才的辩难。
“大国之治,在于中正平和……”小影也在回味徐风的话语。
“道于寻常中,诗在功夫外!没想到在这山路上,也有如此生动的一课!”还是宋夫子先反应过来,一边说着,一边从山道上下来。
“夫子……”
“夫子好!”
众位弟子纷纷向宋夫子问好。
小影发现父亲明显与往日不同,脸堂红润,眉飞色舞,一种激动过后的兴高采烈,怎样也掩饰不住。
宋夫子一向治学严谨,恪守古礼,为学堂众多弟子、教师的楷模,今日走路却有点疯疯癫癫,三两步就抄过石阶,来到徐风面前。
“大才,大才啊!没想到我衡水学堂竟然孕育出如此大才!哈哈……哈哈……”宋夫子高兴的仰天大笑。
毫不顾忌周遭众人,一把抓住徐风的双臂,“走,我们回学堂,辩它个三天三夜!”
小影好久没有加过父亲如此激动兴奋,美丽的脸庞上溢出笑容,一转身,黑发飘逸率先向山道上走去,给徐风留下一个美妙的倩影。
徐风被连推带攘的向学堂方向走去。
李客也感到十分痛快,老大果然是文武通才!
虽然他什么也没有听懂,但他看懂了学堂弟子们一个个蒙圈的表情,这才是他高兴的原因,摇头晃脑的跟在老大后边,迈着四方步伐,也向学堂走去。
众多弟子刚回过神来,马上又被宋夫子的言行震惊。
“这小子有这么神吗?”
“把夫子都激动的一惊一乍的!”
“诸位,诸位,我曾去过京都,亲耳听过稷下学堂授课,感觉也不过尔尔,还没有徐风今日的辩难生动。”一位一身锦袍的公子,肯定的说道。
这位学子出身衡水富贵之家,乃是镇守吴宗宪大人的同辈,岭南七大家族之一的旁支族人。也因此才有银子游学京都,拜访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堂。
那稷下学堂可是出了名的青云捷径,想要在在仕途上有所进步,想要在青衣试上展露头角,哪一个不是在稷下学堂听过课。
可惜就是费用高昂,普通弟子囊中羞涩,别说听大师授课,连稷下学堂的大门都进不去。而一些王公大臣的子弟,一些皇室贵胄的女眷,凭借权势,却是随意进出。
“是啊,以前我还感觉,我们大夏王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