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部队已经整整九天了。
这一周头两天是秋季武器装备换季,主要是更换各种油脂,清洗三大滤清器,登记发动机消耗的摩托小时,擦拭保养车辆,等等。
由于刚学完坦克驾驶,对这些工作,杨文斌并不陌生,还能根据换季计划的进程,对连队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员进行指导。
接着就是为迎接总后勤部的检查而奔忙,每天就是修整菜地,铺垫土路,垫砖铺地,连星期天都未能休息。
战士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加班加点,并编了句顺口溜“只要不出操,就是抡大锹;天天铲草坪,一切为打赢”来形容。
而连长在工作中却只图进度,忽视质量,导致劳而无功,甚至总是返工,耽误了很多时间。教训也是深刻的。
听到了正确意见,如何采纳,怎样协调各班长间的关系,使他们朝一个方向使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这让杨文斌很是头疼。
要命的是接下来团里要求准备科技四会教练员科目,要考核验收,该准备些什么,心中还没个谱。
只能利用现有的武器装备,加以改进或提高,还要在科目中体现出科技素养来,展示“以劣胜优两三招”的成果,要想设计出一个高质量的科目,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上周日李兆伟来了,说是来看杨文斌。
他告诉杨文斌,他新调到师里组织科去了,现在来连队和杨文斌告个别。
他的道路可以说是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而杨文斌却仍窝在连里充任排长。
和他相比,杨文斌略显自卑。
两个人一起下连,相互间是同一个起点,同一条起跑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却在拉大。
唯一的差别是杨文斌太内向了,一“错”再“错”,坐失了良机。而李兆伟却善于表现自己,推销自己,把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机遇
原因只有一个,杨文斌要考研,要实现大学时代苦苦追求却未能圆的梦想。
归队的第二天,杨文斌即向营政治教导员反映了自己的愿望,说自己想报考明年的研究生。
营教导员未置可否,但是允许杨文斌利用熄灯后的时间看一点书。
在探家之前,杨文斌分别给解放军防务大学和军事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去了一封信,索要明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
前天,探家前的去信也收到了回音,从他们邮来的招生简章上看,明年军事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名额减少了二分之一,军事历史专业明年只招收一人,而杨文斌却不知道全军会有多少人员报考这个专业,竞争太激烈了。
昨天团里要求上报名单,尽管杨文斌本人未接到通知,但连队指导员早就知道了杨文斌想要报考的想法,已将他的名字报到营里去了。
杨文斌已到了背水一战的绝地。
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发誓要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全身心投入备考,争取一鸣惊人!
想法毕竟是想法,留给他的学习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