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走下车的陆离,那名中年男子迎了上来,微笑地说道,“欢迎来到罗曼尼-康帝酒庄,我是尼古拉斯-布吕尼,你可以叫我尼克。”虽然面带笑容,但还是可以感受到他的客套和疏离,显然酒庄平常还是不太经常招待客人的,他们下意识就有排斥,还有些高傲。
不过,中年男子还是尽职尽责地打起了招呼,“你就是十四吧?珍妮弗说,你要写一篇专栏,关于我们的红酒文化。”
“不,不是红酒文化。而是在当代快餐文化之下,依旧有人愿意秉持着匠人精神,专心致志、脚踏实地地专注于一项工作上。这才是最令我敬佩的。”陆离微笑地握住了对方的右手,熟练地说道,作为全球顶级的葡萄酒庄园,罗曼尼-康帝有骄傲的资本,陆离并不介意。
说实话,今天能够得到进入酒庄的机会,这对陆离来说已经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了。
珍妮弗,苏富比拍卖行的珍妮弗;专栏,“纽约观察者报”的专栏。这才是陆离敲开罗曼尼-康帝酒庄大门的钥匙。
罗曼尼-康帝酒庄,业界地位超然,真正的“有钱都进不去”,当一个酒庄级别达到了如此高度,其实他们在意的不是顾客的身家,更多是顾客的品味和底蕴,因为他们需要打造出这样的品牌形象。他们不需要讨好任何人,每一年坚持不懈地酿造出顶级葡萄酒,这就是他们的社交手段。
就连亿万富翁都进不去的酒庄,陆离这样一个小小的牧场主又怎么可能做到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调动手中的一切资源,进行尝试。
陆离先联系了苏富比拍卖行,找到了珍妮弗,询问了相关事宜,作为拍卖行的贵宾顾客,他还是有一些特权的。幸运的是,下个月刚好有一瓶罗曼尼-康帝要拍卖,拍卖行和酒庄最近确实是建立起了联系;不幸的是,即使是拍卖行也没有权利进入酒庄参观,更不要说推荐别人进去了。
随后,陆离又联系了“纽约观察者报”的茱莉亚,表示希望以专栏作者的身份,撰写一篇关于业内顶级葡萄酒庄匠人精神的文章,与之前他已经写好的三篇匠人文章,组成一个系列。这个想法得到了茱莉亚的强有力支持——罗曼尼-康帝这个招牌,绝对具有顶级吸引力,她与主编商谈之后,更是给陆离一路开绿灯,表示报纸愿意开辟一个连载专栏,记录陆离在罗曼尼-康帝的经历。
以苏富比作为沟通桥梁,以报社专栏作为背景,并且在双方地携手推动之下,陆离这个“小小牧场主”才得以进入了这皇家级别的酒庄,实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壮举。
老实说,在抵达法国之前,陆离还是不太确定,罗曼尼-康帝的拜访能够成行。为此,陆离也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不是罗曼尼-康帝的话,他们就先去博纳附近的小酒庄,然后再以“纽约观察者报”专栏作家的身份,联系一下金丘的酒庄。
幸运的是,他拿到了罗曼尼-康帝的通行证。
“匠人精神。我喜欢这个词。”尼克微笑地说道。
事实上,他们并不在乎媒体的宣传报道,他们已经足够有名了,完全不需要媒体的助攻。真正打动酒庄的,就是“匠人精神”,这对于他们品牌来说是有益无弊的事。更何况,这一次罗曼尼-康帝的拍卖在纽约进行,他们需要制造更多的话题,加深人们对品牌文化的印象。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能够坚持匠人精神的,着实不多了。”陆离也微笑地回应到,“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厌倦了等待,厌倦了耐心,厌倦了沉淀,但他们却忘记了,很多时候,真正优秀的东西是值得等待的,也只有等待了,才能得到最好的。”
尼克的眼睛微微一亮,显然对陆离的这番话十分满意。
陆离察觉到了尼克的表情变化,继续说道,“就好像玩游戏一样。现在人们总是希望,杀一个怪物,就可以直接升级,再杀一个怪物,就可以拿到宝物。于是升级变得越来越容易,游戏也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升级的快/感变得越来越频繁,以至于开始麻木。但很多时候,其实升级的过程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而漫长的等待,才会让升级变得更加美妙。”
尼尔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兴致勃勃地看着陆离,“你不是美国人?”这虽然是一个提问,但话语里的肯定却十分明显。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亚裔。所以,尼尔先入为主地认为陆离是美国人,这病不稀奇,毕竟,能够得到苏富比拍卖行的推荐,同时还在“纽约观察者报”就职的,外国人可是难于登天。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