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慕姗姗重新出现在华国电视台,《文化访谈》步入正规,她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邀请回母校只是其中一件事。
还有出版社找她写书,准备出版。
这两年华国流行起了名人出书热,刘晓青无疑是其中的先行者。
她在1983年写了一本自传叫做《我的路》,获得极大的反响,华国各大报纸转载,还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在国外发表。
1992年,她又写了一本《这八年》,描述了这些年她的生活经历,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还被华国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以前大家都认为写作是作家的事儿,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才行,作家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然而,现在出版行业为了追求效益,提高销量,畅销书成了各家出版社的首选。
在畅销书这个种类中,名人传记,尤其是娱乐圈的名人传记大受追捧。
这种书籍看着轻松,不郁闷,也没有生僻字和教育意义,读者看的是名人的生活和八卦。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严肃文学逐步的被读者所放弃,娱乐消遣性质的书籍开始占据主流,大众文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华国电视台毕竟是国家单位,对于主持人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不准用电视台主持人的名义接私活,更不准拍摄广告等等。
但没有明确规定主持人不准写书,写作是个人的自由。
话是这么说,不过暂时还没有主持人写书,主要是没人开这个头。
大家的思想还很保守,不知道会面临什么风险,写的内容有没有限制,能不能畅销,会不会犯错误,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出版社把主意打到了主持人身上。
华国电视台的主持人在观众中的影响力不容置疑,写出来的故事销量有保障,至于写的内容,最好是自个的故事,不要牵涉到电视台,出版社也不想惹麻烦。
他们找到了慕姗姗,想让慕姗姗写一本在纽约生活的书籍。
这是因为在《文化访谈》的第一期里,披露了慕姗姗和《京城人在纽约》的剧组在一起生活,这里面就有故事可写了,读者肯定感兴趣。
《京城人在纽约》刮起的风潮虽说已经平息,可幕后的故事还是很具有吸引力。
尤其是牵涉到姜闻和王箕这样的大明星,他们拍戏的时候什么样,有什么兴趣爱好,还有真实的美国生活,都会成为这本书的噱头。
而且,在纽约的那段时间慕姗姗不是主持人,不会牵涉到电视台,不需要担心受到限制。
为了吸引慕姗姗,出版社给出了百分之十的版税。
自从林子轩打破了出版社的垄断后,现在的出版社都要谈版税了。
这时候华国的法律规定,作家的版税只能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间,这是硬性规定,版税制度还没有放开,让市场调节。
如果这本书的定价是十块钱,卖出去一本慕姗姗能拿到一块钱,卖出去100万本就是100万人民币,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销量。
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