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①然而她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如今杜蘅站在她面前说,天时,地利,人和。她不禁怀疑哪里来的这天时地利人和,她从来便没有遇到过,却又忍不住有些好奇。
这次,她并没能对峙多久,太后就听见了自己的声音。
“好,哀家答应你。”
太后想她是在痛苦里熬了太久了。
所以在杜蘅说出只欠东风时,自己就失了平日的谨慎与斟酌,试探才过半,竟就这么答应了她,甚至还不知道她要的“东风”是什么。
不过,也只是东风罢了,给了杜蘅又何妨?!
她倒是想看看杜蘅要从哪里搬来这“天时、地利、人和”!搬来这她半辈子都没能搬来的东西!
“有了娘娘的允诺我便放心了。我相信,得了娘娘的帮助,定能事半功倍。我想,最后的结局娘娘一定会满意的。”杜蘅笑着,眉眼里的气韵极其自信,十分感染人。
“难怪懿儿会栽在你身上。”太后看着杜蘅明媚娇妍的脸,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杜蘅挑了挑眉,并没有说话。
“懿儿刻意抹黑自己成全你,旁人看不出来,哀家却是能看出来的。”太后轻轻拨弄着头发,探究地看向杜蘅。
“他这点小伎俩,自然瞒不过娘娘您的法眼。”杜蘅并未提及旁的,只轻声恭维了一句。
杜蘅自进了太后卧房,与太后对话至今,没有说过一句恭维话,对话全程她都是不卑不亢的。太后还惊讶杜蘅竟是以平起平坐的姿态在与她对话的,全程无一丝卑微,气质如松如竹,自信骄傲。
于是,对比得现在这句恭维,听起来就格外顺耳了。
太后挺满意杜蘅的回答,知道她并不想多加谈及,似乎也并不想与十二攀扯,便也不再多谈。
两人谈了好一会儿,达成了初步的共识。等到谈完,已经是快到丑时了。毕竟宫中是非多,杜蘅也不宜久留。
眼见着杜蘅转身要走,太后忽然叫住了她。
“杜乡君。”太后这句称呼一出,杜蘅愣了愣,笑着转头,行礼道:“一时谈得兴起,竟忘记感谢娘娘之前的封赏了。这份封赏确实能让我省下许多麻烦,行事便利许多,杜蘅在此谢过娘娘恩情。”
“既已决定助你,这便只是份见面礼罢了。哀家期待的是你能带回给我的东西,你明白吗。”
“娘娘放心,我已成竹在胸,不会出岔子。”
“哀家想说的并非是这个。”太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榻沿,抬眸看她,夜明珠柔润的光芒下,她的一双猫儿眼弯起,就似月儿般剔透明亮,和十二皇子的眼睛很像。
“哀家想问你,你认为,谁更适合继承大统。”
杜蘅微一挑眉,垂眸,掩藏下自己眸中的潋滟光彩。她半张脸隐在黑暗中,影影绰绰间,她挺直的鼻梁在明亮的另半边脸上投下了剪影,整个人像是生于黑暗一般。
杜蘅并未正面回答,只淡淡道。
“这答案,太后您的心里不是已经有了么。”
说罢,杜蘅福了一福身,退出了卧房之外。
太后的卧房外,之前那太监就在边上候着。见杜蘅出来,只弯腰行了一礼,未有交谈之意,直接领着杜蘅走了来时那条小路出宫。
杜蘅走出宫后深深呼出了一口气。太后很擅长用无声的静默来给人压力,她们之间的对话,明里暗里又隐藏着无数机锋和试探。
不过是短短两个时辰,杜蘅却不得不提起十二万分精神对付,这才没在太后的试探里掉了底牌。年近五十的太后竟然还如此睿智,不知她年轻时是怎样的风采,又是怎样的惊艳绝伦。
杜蘅离宫之后,身影很快没入一条小巷不见了。
所以她也并未注意到有人从另一条巷子走出,远远地看着她的背影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