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却不行。
关于老蒋这个人马铮谈不上好感,但是也不讨厌。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老蒋是复杂的。这有老蒋自己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毕竟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为以往的中国历史所未有。所以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也是复杂的,不可能割裂开来。
就以抗战时期的老蒋而论,其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以往我们对******在抗战时期的评价,不脱“消极”与“****”的主轴,这当然是有偏颇的。至少,在决策抗战、坚持抗战方面,作为当时执政党的领袖,******确实起到了其他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仅仅过了不到十日,老蒋就在庐山发表谈话,声明“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表示了发动抗战的态度。但即便是此时,国民党高层内部的意见仍然不一致,仍然有人对能否发动和坚持抗战抱有怀疑态度,包括胡适这样的知名人物,也主张忍痛求和。
然而老蒋通过各种方式,说服、调和、打通国民党内的不同意见,最后决策实行抗战,“义无反顾”。就这一点而言,老蒋对于抗战的发动确实是有贡献的,而且他在抗战期间也始终坚持了抗战的立场,抵制了日伪的“诱和”及国民党内外的求和主张,也值得予以充分的肯定。
但是,如果就此说******在抗战中的表现就是“十全十美”,就是值得全盘肯定的“领袖”和“英雄”,又未必那么完全符合历史的事实。但是不管怎么说老蒋对于现在的中国是极为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日本间谍的阴谋得逞。
有了这样的想法马铮将手中的红酒瓶往手里一拿,随手又将餐桌上的一柄西餐刀放进了衣兜里,随后不动声色的起身,挤入推杯换盏的人群中,向那个美女记者靠近。
如果现在马铮手里要是有枪的话,大可不必这么麻烦,但是为了保证宴会的安全,所有将官进来的时候都被下了枪,而各人的警卫员也全都被安置在了外面,所以宴会大厅里除了老老蒋身边的几个高手之外,其他人手里都没有武器,因此马铮只能靠近敌人再做行动。
在靠近那个女记者的同时,马铮也在悄悄观察,看对方是否还有其他同伙。很快那个女记者右侧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记者也进入了马铮的视线,同时进入马铮视线里的还有男记者脖子上挎的那个老式照相机。
没错,那也是一支伪装枪,而且不同于钢笔枪只能发射一颗子弹,相机枪一般而言可以装6发手枪弹,也就是说敌人至少有七次射击的机会。
马铮顿时感觉到身上的压力大了起来,一个刺客倒是不可怕,但是现在敌人不是一个反而是有两个,并且分散在一左一右,一旦他们同时发难的话,猝不及防之下很可能让他们得逞,必须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但是两个此刻却不给他太多的时间,就在马铮暗中盘算解决方案的时候,两个刺客一左一右正在快速向老蒋所在的区域靠近。而此时老蒋以及他身边的那几个护卫都没有察觉到危险在临近,依然在和陈诚、何应钦等人谈笑。
马铮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即行动,不然等这两个家伙靠近老蒋十米之内的话那就危险了。看到那个男记者已经举起了相机,摆出一副拍照的样子,来不及多想,马铮猛然将手中的酒瓶砸向那个男记者,同时一个飞跃扑向近在咫尺的女记者。(未完待续。)
ps: ps:弟兄们,第三章送到!尽管作者君的爱人现在还在医院里躺着,但是作者君还是抽出大量的时间在码字,写完这一章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十分了!很累,但是想到诸位这么支持作者君,作者君再苦再累也忍了。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求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