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地蝰蛇称为“斑点带子”了,因为她根本不知道那黑暗中缓缓蠕动的东西是啥玩意儿。
所以这个漏洞,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漏洞。
与这一点相比,倒是另一个漏洞引起的争议更大一些。
那就是很多人说,蛇是没有听觉的,为什么会在主人哨声的控制下攻击室内的人?
因为印度人有笛声训蛇的传统,所以很多人以为蛇是有听觉的,但实际上,印度人的笛子是贴在竹筐、罐子口的,笛子的震动就会让蛇立起来,如果没有笛子和罐子的相接触,蛇是没办法听见声音的。
所以蛇没有听觉,在本案中凶手哨声控制蛇,就显得很扯淡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漏洞,洛阳当然不会傻乎乎的抄上去,他肯定是要做出修改的,刚好前苏联在1979年拍的《斑点带子案》中,增加了罗伊洛特意思敲击墙壁来指挥蛇的剧情。
这个剧情,就让故事的处理圆润了许多。
而且该片结尾也通过华生之口穿越的带来“已经验证过,蛇是没法听见声音的”理论,弥补了道尔爵士的不足,这样一来,本文最大的漏洞,等于是提前被洛阳扼杀了。
至于剩下的一些漏洞,比如蛇喝奶剧情,也是被洛阳淡化了。
虽然他看以前印度的小说,确实有用牛奶引导蛇爬行路线的方法,因为蛇很贪牛奶的味道,会自己往牛奶那边爬,但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蛇不会喝奶,所以洛阳避免了这个bug。
推理小说,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bug。
实际上真要寻找漏洞的话,不论是《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还是《姑获鸟之夏》,都是存在着漏洞的,这一点所有热爱推理的人,应该都有所了解。
因为侦探小说,本身就是犯罪的理想化展示。
很多时候你光看文字表述,可能会觉得没有漏洞,但现实中却不具太大可行性,比如最为经典的密室杀人剧情,用一条线把密室门反锁,现实中成功概率就会很小很小。
所以“不可能犯罪”现实中真的有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不可能犯罪,只存在于非写实的浪漫主义小说中,许多诡计不符合人的基本思维样式。
台湾的著名作家唐诺先生有一句话:侦探小说是一个悖论,凶手需要聪明到设计出一个无人可破的诡计,又傻到只能用杀人来解决问题,这本身就不大可能。
看推理的乐趣在于最初的思维震撼,在于最初解密的快感。
这就好像看魔术表演一样,有的人是抱着看表演的心态而来,他们会为魔术的精彩而欢呼,有的人却是为了解密魔术骗局而来,这会让他丧失很多魔术本身带来的乐趣。
洛阳解决了《斑点带子》最大的漏洞,也就没有继续大幅度改动剧情。
而在写到了晚上十一点钟的时候,剧情才进展到了一半这样,洛阳已经是感到了睡意,起身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之后,走进卫生间洗澡,然后爬床睡觉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