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听此言,摊位前方所有人的眼睛都冒光了。摊主口中现今天下的第一制笔匠人小诸葛,名字叫做“诸葛高“,这个人是个制笔名匠。这位名匠的家族,曾经得到我国大书法家苏轼的大加赞扬。欧阳修也曾在得到友人的赠笔之后,写了《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欧阳修以此诗对诸葛高制的笔大加赞赏,不惜拿当时京师内的一些制笔工匠进行比较,来大肆夸赞诸葛高所制的笔,经久耐用,软硬适中。
没想到这样一位制笔的匠人,还能制造出这般精巧的龙舟。不过古时的匠人,大多都是七窍玲珑心,手艺神乎其技,仿佛七巧娘娘下凡一般。所以能够制造出这般精巧讨喜的玩意并不稀奇,只是那诸葛高现今应该居住在北宋,他制出来的笔,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追捧,他的东西,怎么会流落到街边贩卖?这其中,难保不会有假!
我在看热闹之际,桌上的茶壶已经快要见底,盘中的点心也只剩下芝麻和碎屑,我吃得很是嗨皮,热闹看得很是满足,正待准备招呼店小二来结账之际。我面前的桌子,忽然坐下了两个陌生的青年男子。
这时,茶庄的店小二满脸笑容的走过来对我说:“这位姑娘,不对,这位公子。今天小店客满了,这两位公子就在这里同您拼一下桌,敬请谅解。“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茶庄内确实客满了,店小二说得很是恭敬,而我也准备买单走人了,便点头同意他们坐下。反正我同不同意都不过是一个形式,那二位陌生的大爷都已经毫不客气的坐下了,而且我也吃喝得差不多了,喝完手上这最后一盏茶,便准备结账起身了。
这时,店小二一脸献媚的笑着问坐在我正对面的男子道:“高公子许久不见了,今天是喝毛尖还是龙井?“
听到店小二称呼对方为高公子,我的眉头不由得一下子便皱了起来。刚才在巷子内遇到的恶奴,在围着那个我来不及问具体名字的钱小姐之时,似乎自称他们的主人为高少爷,难不成,就是眼前这位?
我假装不经意的打量了一下对面坐下的二人,坐在我正对面的男子,年龄二十多岁出头,长得很是斯文,一双狭长的狐狸眼深邃悠远,眼角微吊,柳叶弯眉,眉骨英挺,颇有古卷上面富家公子哥的气质,不过他很喜欢低眉敛目,隐隐能够从他的眼底看到些许的萧瑟孤寒,嘴角总是冰冷的抿着,看上去有些阴恻恻的。狐狸眼身着绣花的锦袍,一看便是富贵人家,而坐在他身边的男子同他年龄不相上下,穿着一件简单的青衣,样貌也算出众,但是不及段闳那般清朗温和,又不及身侧的狐狸眼男子气质如虹,根据穿着来判断,有点像是狐狸眼的随从。不过随从不能同主子坐在同一侧,估计应该是他的朋友,只不过是身份相差悬殊的朋友。
如此长相斯文的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欺男霸女,强抢民女,不对,那位钱姑娘身陷红楼妓院,不算是民女,那应该叫什么?逼良为娼,不对,到底应该叫做什么?
我又深陷纠结之中,狐狸眼似乎察觉到我在打量他,他微微撩起眼睑,用冷漠的眼神瞥了我一眼之后,便继续低眉敛目的盯着桌子上面的茶杯。这时,坐在他身旁的青衣男子,在看了我一眼之后,刚刚端起的茶杯忽然从手中滑落,橙黄色的茶水四处飞溅,一朵朵水花落在干净的桌面上。
“琳儿,你怎么会在这里?“
看着青衣男子惊讶的眼神,我的脑子嗡的一下,心说:这是肿么了?怎么刚刚踏上逃亡的路途,就接二连三的遇到故人,而且这位青衣男子,从他对苌氏的称呼上,显然就可以知晓他是熟知苌氏的故人,但我却不认识他。
这下可好了,包子要露馅了。
“那个,这个,你认错人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