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圈,得到了一系列的回答,冯玉祥详细的询问了每一个士兵,对于射击时候的感觉,甚至对成绩做了一一的核对,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这是在耽误测试,可是冯玉祥的身份,却让士兵们都 听从命令,根本就没有想别的,认真的回答他的问题。
这也帮助冯玉祥,了解这把枪的基本性能,,这是一把好枪,经过简单的训练,士兵可以很轻松的在短时间,射击出一个弹夹的子弹,一个弹夹的子弹是30发,按照杨元钊的说法,未来,还会有60发的大弹夹,那样的话,整体的重量,或许会提升,但是射击的密集度也会提升。
对于只是携带了50-100发子弹的士兵而言,这样的子弹投射能力,似乎有些太大了,当冯玉祥向杨元钊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杨元钊忍不住笑了,却没办法多解释,因为在中国,从枪支出现开始,一直到几十年后的抗战,子弹从来都是省着用的。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现代战争的雏形已经出现了,从一开始,就摆脱了过去战争的模式,遥远的二战不说,一战时候,2.5万颗子弹带走一条人命,这是现代工业战争的标志,这样的数量恐怕在中国,连想都不敢想吧。
当然了,一战是壕沟战,精确度不高,可是如果减去大炮,追击溃兵,军舰轰炸的死亡率,这个数量非常惊人。至于二战,因为战争形势的改变,欧洲战场大概是5000发,世界平均的话,大概是2万发,略低于一战的时期,同期的中国,拿TG的敌后战场来说,一共消灭了52万日军,加上同等数量的伪军,算下来是一百多万,可是弹药的消耗,BL军和XS军加在一起,弹药总量大概是3000万-4000万之间,手榴弹大概是八百万枚,火炮之类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TG当时没有大量的火炮,这样平均30发左右下消灭一个敌人,在世界上面也极为罕见,从某种意义上面的证明了子弹的利用率高,可另外一个方面,足见中国子弹缺乏到什么程度
从一战开始,军队开始追求单位时间之中的弹药投射能力,而这一把突击步枪,还远未达到AK的效果,好在已经有了影子,重量较轻,机械性能也相当的好,比不上轻机枪和通用机枪,却是可以接受的步兵单兵武器。
“后勤方面请放心,即便是在不方便补给的情况下,这把步枪变成单发的,也相当不错!”
冯玉祥想了想,没有继续的坚持下去,后勤包头一直都做的不错,他们拥有的大量火炮,特别是155重炮,作战部位都要达到45公斤,加上20-25公斤的弹药筒,总重量特别的大,75发一个基数,在配备3个基数左右炮弹的情况之下,一门155重炮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要有12吨左右的炮弹,这对于之前的北洋来说,是无法想象,那才是对后勤最大的压力,子弹根本就不算什么,在包头内线作战,基本上是管够的。
即便跳到了外线,杨元钊说的没错,拥有快慢机的存在,这一把步枪可以变成单发,也就是说,30发会换一次弹夹,如果在作战之前,准备好足够的弹夹,比如说4-5个,甚至更多,那么这一把步枪的持续作战能力也相当的强。在遇到短时间的冲锋的时候,一次性射出全部的子弹,也是不错的选择,似乎从这点上面,后勤的压力,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如果换是在北洋的时候,冯玉祥根本就不会考虑什么后勤,北洋军哪有什么后勤,带着东西就出发了,完全不考虑携带型和一次战役的投射能力,可是在包头,这些是军官必须要掌握的东西,小到一个班,大到一个团,一个师,都需要主官对于一次不同烈度的战斗,准备弹药消耗的计划,甚至这样的计划还不止一个,以应对各种情况的出发,原则上面,不太会出现。
既然后勤有保证,拥有精确的单发,间隔时间极短,有相当的投射能力的步枪,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冯玉祥基本认可了这个步枪,如果换装的话,会让他们的步兵火力,有较大规模的提升,随手的拿起一把,仔细的端详,一把枪最重要的,还是枪管,中国之所以加工不出来原版的委员会1888,就是枪管的差别,仔细的看了一圈之后,却看不出来枪管有什么接缝的地方的。
难道,这个枪管采用了机枪的技术,直接的用钻床钻出来的,这可是一大提升的,对于枪管而言,整体钻出来,经过了锻压处理的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