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元三年,鸠摩罗什回到敦煌,在鸣沙山潜心修行。
同年,苻坚拜佛图澄为大秦国师,开始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僧舍。
建元十四年夏,从天竺到西域、从西域到河西走廊,从河西走廊到关中,共有七千佛门弟子来到了鸣沙山。
这七千佛门弟子有精通绘画者、有精通雕刻者、有精通建筑者、有精通书法者、有精通巧匠者、有精通铁匠者、有精通地理者、有精通风水者
他们来到敦煌东南五十里处的一座山麓断崖上,这就是当年沙门乐尊者相中的地方。
这些佛门弟子穿着普通的僧袍,扛着锄头、斧头、凿子、锤子、推着木车,拿着画笔、颜料。
没有人下令,也没有人领头,他们自发地开始在整齐而坚硬的山崖上面开凿起来。
一位来自中原的画师在桌案上徐徐展开了一幅画卷,画卷之上,千佛伫立,或站或卧,或笑或怒,或喜或悲,不一而足。
画师抬起头来,看着眼前光秃秃一片的断崖,只见其高高耸立,阻绝沙尘。
画师慨然一叹:“此崖将蕴千载圣象,可谓人间佛道莫高之地也。”
佛门在北方大兴,道门也开始在南方大兴。
天师府开始派出门中修为高深的弟子,前往南方各地讲道收徒。
从北方来的云鹤道人等人,在拜见过桓恕之后,也开始在南方大开山门,布道传经。
本来晋室南迁之后,那些豪门世族便喜欢谈玄。
眼下道门高人纷纷出世讲道,更是在南方晋国的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玄修之风。
且不说平民百姓,便是晋室的皇族贵戚、门阀权贵们,也对道门推崇不已。
尤其是晋室所在的江南之地,早有太一观在此布道日久,道门信众更是广大,遍布整个东南半壁。
而且除了太一观外,还有葛玄仙公这样举霞飞升的前列,更是能博得无数人的追捧。
当然,这其中也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晋室南迁以后,内斗不断。许多人早年有雄心壮志,希望能为晋室举兵北伐,光复中原。
但最后都被软弱的皇帝和朝堂给耗空了一腔热血,晋室南迁至今已近数十年,许多人早已经被消磨了雄心壮志。
于是便沉迷于参道修玄,以此来躲避现实。
晋太元五年,太一观桓恕道长与云鹤道长、孙清崖道长、连山道人会游于会稽山阴县的兰亭山麓。
四人于兰亭山中坐而论道,这一论便是半月之久。
其间仙音妙妙、灵光澈澈,玄妙之声不绝于耳,世间大道尽显于前。
到了第十六日,兰亭山麓已经汇集了从各地赶来的王公贵族,豪门显赫子弟。
他们都是在听说桓恕道长在兰亭山麓与另外三位道友论道时,特意赶过来想要倾听真意的。
此时在桓恕等人论道的小亭外,已经站满了人。
这些人都身穿华服,头戴冠帽,腰带玉佩、还佩戴着宝剑。
一般的百姓人家肯定没有这样的装饰,足以说明这些人都是非富即贵,甚至是豪阀子弟。
他们静静的站在那里,听着桓恕四人口宣妙诀,阐道说理。
忽然,桓恕正说到一半,竟然闭口不言。
这一下就像是一块石头堵在众人胸口一样,不上不下地十分难受。
他们连忙朝桓恕看去,但却无人出声,只是关切地看着。
但桓恕却笑道:“此次论道已有半月,我看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