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年前,荷兰便拥有了一万多架风车,有的风车有几层楼高,风翼长达十几米,这些风车建筑质量很好,有的现在还在用。
在那个年代,荷兰人为什么要造如此多的风车?
答案很简单,用风车代替人力去碾谷物、榨油、锯木头等等,而这些活对于同时代的国人来说,都会用人力去做。
我们的祖辈习惯了流汗,习惯了出卖自己廉价的苦力,我们从自己的祖辈们身上继承了这些优良的传统。
当我们的祖先以勤劳为荣,以流汗为荣时,荷兰人却用机器节约了大量的精力,他们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休闲上。
在荷兰的公园、海边,到处都是懒懒散散晒太阳的人,而这些懒懒散散晒太阳的人,许多人都是农民。
在我们生活的城里公园和海边懒懒散散晒太阳的,有几个人是种地的农民?
荷兰人大造风车的年代发生在康熙王朝期间,几百年过去了,今天的农民依然靠着出卖苦力维持着最低层的生活。
……
班主任讲的故事,曾经在尚云心中产生过一丝丝破浪,但那个时候他只顾读书,听过后也就当成了耳边风。
现在回忆起班主任讲的荷兰风车,尚云认识到自己生活的这个小山村贫穷的根源在于依然用流传了几百年的手工劳动代替着机器劳动。
农业的出路在那里?
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劳动或者人畜劳动,把大量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许是将来农业的出路。
想到这里,尚云笑了,他笑自己想得太多了。
当下的问题是如何走出贫困,而不是想农业的出路。
一百来亩耕地,只有五亩平地,还是生产队组织群众用铁锹和架子车推平的,村里连一辆三轮车都进不来,谈何机械化耕种?
这是一种空想!
当下最急的便是如何弄来钱,而不是去空想。
在这个地旷人稀、靠天吃饭的尚家河村,霜冻、冰雹自然灾害频繁,曾经有位农业专家考察后说,尚家河村根本就不适应种植粮食作物。
专家的话是对的,可尚家河村的农民不种地,去干啥?
政府为了尚家河村也费劲了心,每年都不忘给尚家河村家家户户给救济粮和救济款。靠救济生活,已经成了尚家河村二十年不变的定律。
新上任的黄支书脑瓜灵活,见过大世面,认为尚家河村的出路就是让全村的青壮年去城里打工。
黄支书大会讲,小会讲,会上讲了会后讲,通过苦口婆心的讲,让人们改变观念。
在黄支书的号召下,家家户户青壮年放下手中的农具,放下驴鞭,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
黄支书不但嘴上讲,还亲自跑到外面和城里的厂矿老板联系,为村里的青壮年找厂子。
在黄支书的努力下,尚家河村掀起了打工的热潮,只要能走动的都往城里跑,留在村里的除了老人便是孩子。
大量的娃娃成了留守儿童,被人们曾经认为口粮田的耕地开始一块块接着一块块长满了荒草。
除了考上大学能够改变命运,打工便是尚家河村年轻人最好的出路。
尚云也认为外出打工是当前自己最好的出路,前不久他找过黄支书,让黄支书给自己在外面找个活。
“云,你父亲腿不好,你母亲心脏也不好,家里离不开你,而且你年龄还小,打工的事暂时就不要提了,在家里呆一年半载再来找我。”黄支书的话彻底击破了尚云的打工赚钱梦。
打工去不了,呆在家里种地却弄不来钱,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