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在想这个事情。
悲哀的同时也觉得自己这些年太过自视甚高了,明知道各地送来的折子都是经过百般修饰的,可还是忍不住信了那么三四成,可实际上一成都不能信。
“这个算不得你的错。”
幼清对康熙算是特别了解了,勤政爱民,不能说完美,但是也尽量周到妥帖,只是这治理江山他也是头一回,总不可能是事事周到妥帖。
封建社会的信息通讯不发达,政令不达时常有,他便是有心想要解决,但是这种事,即便是杀鸡儆猴也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所在。
再说了,即便是现代,在清廉的队伍里也有零星那么几个老鼠屎。
“朕知道,以后朕会多出来看看的,在京城一叶障目,时间久了,便容易看不清这万里江山的模样,以前是朕夜郎自大了。”
可以看的出来康熙被村子里的事情刺激到了,也是,确实很刺激,一个村子里几百口人触发律法,无人察觉,这不是小事。
见微知着,康熙便可以窥探这大清的世态物情,所以他才会觉得压力颇大。
他治理的大清不如折子上描述的那般,可笑他还以为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康熙能够有此觉悟,并不是坏事,或许是幸事。
说完了这事,康熙又同幼清说道:“朕打算另寻一路去江南。”
幼清不太明白他话中的意思:“朕打算让太子带着大部队走,朕带着少数的人另走一条路。”
“你确定?”
这个不确定因素就比较多了。
“朕确定,你可愿陪着朕?”
幼清自然没意见,只是安乐也跟着,想了一下,还有系统,便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康熙把几个儿子叫过来,吩咐了一番,随后叫来了心腹,又吩咐了一番,这才跟幼清带着暗卫和四个宫女嬷嬷一起离开了大部队。
大部队约摸有两千多人,他们脱离了大部队,只有带着不到二十人,装作是举家搬迁的行商之人,开始从另一条路往江南去。
去江南其实水路更好走一些,但是康熙决定走陆路,他想要多看一看这大清的真是模样。
与此同时康熙也修订了律法,若是举报罪大恶极之人,可赏银百两,随后便给罪大恶极之人做了一个规范,并发往全国,要求各地百姓都知道这事。
百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虽不能改换门庭,但是绝对能够脱离穷苦的地步,有利益,那么那点亲族关系就没那么重要了。
这事传开来,各地的衙门陆陆续续接到一些举报,经查证,有些属实,有些不属实,这倒是给各地方的衙门找了不是“事”做,不过这都是好事。
因为康熙跟此条政令一同下达的还有一天“论功行赏”,哪个地方的案子办的多,办的好,那么对官员的评级也是极有影响的。
另外,为了防止有些官员弄虚作假,为了功绩诬陷清白之人,他还下令允许举官箱,这些箱子有京城派人直接负责,对接之人直接受命于康熙,而且这个官职上的人一年一换,换的都是些京城不缺权势世家子弟。
这些人不缺银钱,缺的是在皇帝跟前露面的机会康熙给他们机会,只要他们能把得住就行,同时派人监察,毕竟谁家没个沾亲带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