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只有当了皇帝之后,才能办事更理所当然一些,完全不必像现在这样,名不正言不顺的把持着朝政,做事总是别别扭扭的。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很清楚那些被他得罪到死的以前的既得伊利集团,虽然目前在他的强力压制之下,一个个偃旗息鼓暂时没有再蹦出来与它正面为敌,但是他很清楚这些家伙所拥有的能量之大。
现在他把持着朝政,掌握着天下最精锐的兵马,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后盾,但是以后呢?特别是他百年之后怎么办?他这一带可以掌控朝政,但是可以保证下一代还掌控着朝政吗?
到时候一旦他有朝一日驾鹤西去,找阎王爷报到下棋去了,那么会不会在他死后,他现在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那些以前的既得利益集团,肯定要做出反扑,一旦要是让这帮家伙重掌大权的话,那么他于孝天的子孙后代,恐怕就要受到最恐怖的清洗。
所以就算是为了他的子孙后代,这天下他也要拿在自己手里面,哪怕是他以后实行民主虚君制度,这要给后世子孙们留下一笔遗产,他倒不想让后世子孙都永远像以前朱家的后裔们那样,躺在祖上的功劳簿上,作威作福,奴役天下百姓,去充当社会蛀虫。
他的子孙除了继承皇位之外,每个人必须要作为一个平民,去自己给自己讨生活,而不能躺在他这个老子的功劳簿上,以后永远享受下去,那样的话他们可以享受一时,但是却迟早也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有朝一日遭到新来者的清洗,到那时候他的后世子孙后代,恐怕就没机会像现在的朱家子孙们,受到他如此温和的对待了。
虽然他强行从这些皇亲国戚手中,夺走了他们很多既得利益,但是起码他没有祭出屠刀,将他们斩尽杀绝,而是留给了他们可以体面活下去的权力。
但是一旦要是让这帮原来的既得利益者们复辟的话,那么他于孝天的子孙后代恐怕就当真要遭了秧了,到时候他留下的这些根苗,能不能存于世间,恐怕都是未知数。
这也是于孝天之所以要逼迫崇祯退位,禅位给他的一个原因之一,总而言之这大明天下,他是要定了。
虽然他很清楚这么做,未来数年之中,肯定还会招致天下各处起一些乱子,很多大明旧臣或者是受到了他当政影响到了利益的家伙们肯定不肯甘心坐以待毙,会搞出很多幺蛾子,想方设法的打着光复大明的伪旗号,来造他的反。
但是只要他能继续掌控这个天下,那么就不怕这些人跳将出来,总而言之为了推行他的政策,实现他的理想,这些人什么时候跳出来,他就什么时候拍死他们,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他带着中华民族走向称霸世界的脚步,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所能带给华夏子孙的最大的福祉,绝不容心慈手软或者面子的问题,就阻碍了他的理想的实现。
于是就这么在京师之中,随后君臣之间上演了一场禅位于婉拒,接着继续禅位,继续婉拒的闹剧之后,于孝天终于最终答应了下来,把继位登基的时间,改在了正月二十,这样做也不算太仓促。
既然于孝天接受了崇祯的禅位,那么就要另立国号,还有改元的问题,于孝天力排众议,最终确定改国号为中。
于孝天认为,中字有和四方之意,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历朝历代,特指了中华民族,所以改国号为中,也就正了中国的国名,以后华夏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称之为大中,开创一个以中国为天地之间最强的历史。
所以于孝天最终确定改国号为中,而改元嘛,就采纳了现在已经位列朝班之中,在吏部当礼部侍郎的林易阳的意见,以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这句话之中的承天二字,改元承天,从崇祯十六年起,于孝天继位,便改元为承天元年。
至于对于退位让贤的崇祯帝,于孝天和众臣商议之后,决定册封崇祯为王,继续以他登基称帝之前的信王为他的封号,退位之后,信王将移出京师,迁往福建的泉州,在那里为崇祯另建一座王府,由大中朝廷为其奉养终身,其膝下之子,也可以世袭罔替,承接他的王位。
(抱歉了弟兄们,昨天又犯了个低级错误,家里面有事,急着更新,结果把章节更新错了,今天补上,以后注意,自己先打自己一个嘴巴!我说今天一醉人兄弟怎么会赏我了个二百五呢!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