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公司在这个年代的地位和吃香程度自不必提,曲少国父亲在燃料公司当一把手,他这个当儿子的又在燃料公司上班,享受到的自然是不同于常人的待遇。
去叫人的王姐很快便叫来了两个装卸工,曲少国管其中年纪大一点的中年男人叫老刘。
将刚才杨小山给他的红梅扔给老刘,他说道:“我兄弟过来领煤,你们找个小三卡给装上半吨,送到地方。”
老刘凌空接过烟盒,露出笑容,“没问题,放心吧。”
老刘转头去找货车,后面跟着的年轻人是他的徒弟。
煤场的一角停着一辆类似于后世农用三轮车的货车,老刘将货车开到煤堆前,就开始装车。
杨小山好奇的看着货车的外形,他在地区和县里卡车见的不少,这种小型的货车还是头一次见。
曲少国见他好奇,便介绍道:“这辆车是70年进场的,沪上产的,我们都叫小三卡。别看它个头小,但装货还是挺能装的。我们这一般都是拿它拉煤,造了十年了还好好的,质量杠杠滴。”
小三卡整辆车有角有棱,凡拐角处都有玻璃窗,视野很好,造型基本接近后世的农用三轮车。
眼前的这台小三卡车窗玻璃都没了,车身更不用说,坑坑洼洼的,光看外表确实惨了点。
两人闲聊了几句,杨小山将曲少国拉到角落里。
在华甸这片儿,城镇居民冬季取暖按每户一人100公斤发煤票,领煤不需要花钱。
81年,煤炭企业商品煤均价在26块钱一吨左右。燃料公司的商品煤售价自然比煤炭企业的出厂价格还要贵一些。
再加上杨小山又没有煤票,半吨煤花了他50元,基本等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半月的薪水,用这个年代的物价来衡量,真的很贵。
不过谁让人家是垄断行业呢,杨小山又是个农村户口,能买到煤就算是不错的了。
两人聊天的时候,杨小山忽然看到拉着煤气罐的卡车经过。
“诶,煤气罐能弄到不?”杨小山问曲少国。
“能啊,用煤票就能领,你要?”
杨小山当然要啊,在农村生活,每天生火做饭可是个费工夫的事,有了煤气多方便啊,一点火就行了。
他只是没想到这个年代,国内就已经有了煤气罐,看来以前真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1974年地区煤建公司就组建煤气站了,不过我们县里用的不多,凭煤票就能供应气,你要是需要,直接拎一瓶走。”
杨小山乐不得的答应下来,有了煤气罐,他可不知道要省多少工夫。
“诶,能弄到灶吗?”
杨小山问的是煤气灶。
曲少国皱了皱眉头,“这个我还真的给你问问。”
说着他走开,过了一会儿,拎着一个铸铁灶走过来。
“还真让我在仓库里找着一个。”
那边小三卡的煤也装的差不多了,杨小山又付给了曲少国十二块块钱,算是运煤钱、煤气罐和煤气灶的钱。
杨小山眼看着曲少国拿出两块钱塞到老刘的手里,难怪曲少国招呼老刘干活的时候他那么高兴,看来这个二代还挺会做人。
煤场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无非也就是三四十块钱。
不算曲少国给的那包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